姚敦澤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8)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如何加強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部署。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具有重要意義[1]。
勞動觀教育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要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需要不斷的教育和引導,且通過持續的、長期的時間才能形成。高職院校加強勞動觀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一是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成果的良好意識;二是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是光榮、偉大、崇高和美麗的良好意識;三是帶動學生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良好意識;四是引導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五是教育學生形成愛崗敬業、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良好意識[2]。
勞動教育不僅僅包括勞動觀的教育,開展勞動實踐也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高職學校應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做好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使勞動教育體系既包括理論方面的教育也包括勞動實踐方面活動。必須有計劃地組織各年級學生參加和開展各類勞動實踐,包括日常勞動、勤工助學活動、頂崗實習、課程實訓、社會公益服務活動等,讓學生常動手、多實踐,這就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勞動實踐能力[3]。
大學生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勞動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沒有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沒有具備一定的勞動實踐能力,就不能稱之獲得全面發展。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成長發展的目標就是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不僅僅需要培養自己高超的專業技能,也需要培育優秀的思想品德,培育優秀的勞動精神。高職學校加強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培養良好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態度,增強學生勞動實踐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通過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開啟智力、發展體力、提升審美素質,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發展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4]。
當前,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良好機遇。為了不斷提升高職院校育人的質量,促進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的制度文件。在這些制度文件的推動下,各大高職院校都在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包括理念、內容、方式方法、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創新。而加強勞動教育,可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助于高職院校實現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法、育人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創新,最終幫助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是良好的社會風尚。當前國內的大學生是一個基數比較大的社會群體,如果這批人都能做到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高職學生畢業后,進入各行各業工作,若干年后不少畢業生走上領導的崗位,在本單位或者從事的行業發揮更大的作用,產生更加大是影響。在他們的影響帶動下,更多的人群也逐步培育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意識,這就更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5]。
學校育人,要想提升育人的效果,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是必要的途徑。加強勞動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得到家庭、社會力量的配合與支持,家庭勞動教育比較到位,社會各方面力量也積極提供勞動實踐的場所和項目,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這一定會提升勞動教育的成效,同時這也非常有利于形成家、校、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國家實現各大戰略目標,需要一批又一批各行各業的高素質人才持續奮斗。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開展狀況,直接關乎到一屆又一屆青年大學生的勞動素質乃至綜合素質的高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生力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從微觀上講將影響到他們個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宏觀上講成千上萬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將在一定的范圍內影響到國家各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考慮勞動教育問題,積極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升勞動技能,促進他們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實現全面發展,最終助力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