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嵐
(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 重慶 400000)
筆者任教十年有余,有幸參加了一次區級展示課《二次函數圖象與性質復習一》,借此展示課,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感觸頗深,現將這堂展示課呈現給大家,與各位分享、探討。
【教學過程】
環節一、知識點復習:
①二次函數的一般式:_________其中二次項_________一次項________常數項_________在二次函數的定義中特別應該注意的是_________。
②二次函數的圖象是_________,對稱軸為_________,頂點坐標為 。
③二次函數頂點式為_____________,對稱軸方程為_________,頂點坐標為_______ 。
對稱性:軸對稱圖形,關于直線對稱
增減性:a>0時,左↓右↑;a<0時,左↑右↓
開口大小:|a|越大開口越小

環節二、例題講解:
(1)求當n為何值時,y為x的二次函數?
(2)求當n為何值時,y為x的二次函數且開口向下?
例2.二次函數y=-x2+4x-1圖象的開口方向_______________,對稱軸________,頂點坐標________。
例3.拋物線 的開口向________,對稱軸是________ ,頂點坐標是________,是由拋物線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_個單位再向____________平移________個單位得到的。
環節三、考點精煉:
1.下列關于拋物線y=x2+2x+1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開口向下 B.對稱軸為x=1
C.與x軸有兩個交點 D.頂點坐標為(-1,0)
2.已知二次函數ax2+bx+c(a≠0)若a>b>c且a+b+c=0,則它的圖象為( )

【教學過程】
環節一、你說你畫:
師:之前我們學習了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以及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二次函數圖象與性質。誰能列舉一個只含二次項的二次函數呢?
學:y=2x2
師:你能畫出這個二次函數的圖象嗎?
師:你能在此函數的基礎上添加一項使其仍為一個二次函數嗎?
學:y=2x2+1
師:你能畫出此函數的圖象嗎?
師:能否在y=2x2基礎上添加一個一次項呢?
學:y=2x2+2x
師:你能馬上說出此函數的對稱軸及頂點坐標嗎?
師:我們有幾種方法求解函數y=2x2+2x的對稱軸及頂點坐標呢?
學:兩種。配方法,公式法。
師:請同學們用配方法將函數y=2x2+2x轉化為頂點式。
師:請同學們用公式法計算函數y=2x2+2x的頂點坐標。
師:函數y=2x2,y=2x2+1,y=2x2+2x有什么關系呢?可以通過怎樣的平移得到呢?

環節二、我畫你推:
圖一:y=ax2+bx+c(a≠0)

圖二:y=ax2+bx+c(a≠0)

師:你能從中獲取到哪些信息?師:你又能獲得哪些信息?
試一試:拋物線y=ax2+bx+c(a≠0) 圖象的一部分如圖所示。已知其對稱軸為x=2與x軸的一個交點是(-1,0),下列結論中哪些是正確的?
①abc>0 ②4a-2b+c<0 ③4a+b=0
④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5,0)
⑤點(-3,y1),(6,y2)都在拋物線上,則有y1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解析式到圖象,又從圖象得到解析式中各個系數的特征。二次函數的學習中數形結合是非常關鍵的,可以事半功倍。 初稿與定稿都是我自己的設計,顯然初稿的設計比較保守,從知識點的梳理到習題的講解與練習,每個環節都由老師設計好每一個步驟當然也包括習題的每一個系數.每一個字母,細致入微!這樣的設計也是我從教以來的風格,很顯然習題的設置立足于考試,從考點出發,其實顯得很功利。在網絡與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這樣功力的教學真的還適合學生、適合這個時代嗎?在搜題軟件滿街都是的現在,我們到底應該教學生什么?什么樣的教學才適合學生,適合這個時代?初稿的現場執教中,老師是主動地,學生是被動的,課堂是沉悶的。就象一場考試,老師出題學生答,并且答案唯一,課堂生成幾乎沒有,只有對與錯,學生只是對知識點進行了復習與鞏固,沒有思維的發展,沒有做到真正的傾聽學生,表面的一問一答實際上只是“滿堂灌”,課堂是無效的。如果一堂課只是讓學生會做題,那么無論學生怎么學,都會敗給搜題軟件,我們的一堂課應該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同一課堂中不同程度的孩子的思維都得以發展。 定稿與初稿風格完全不同,從課堂開始就由學生自己搜索知識,此時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沒有答案可以抄襲,根據學生的答案再引出下一個環節,學生成為這堂課的主人翁意識油然而生,每個學生都會在課堂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現場執教中,課堂是活躍的,學生的答案是不統一的,這里沒有對與錯,學生是自由的,這樣的設計不是學生跟著老師走,而是老師跟著學生走,學生是主動的,但是是有序地,學生與老師是相互牽制的結合體。例如當老師問道:你能列舉一個只含二次項的二次函數嗎?學生回答:y=x2;y=2x2;y=4x2等等, 是比較開放的。當然這種課堂老師的掌控能力的要求相對要高一點,更具有挑戰性。二、同堂異構的經歷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