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雪娟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 云南大理 671000)
高職學生英語課堂上大部分行為屬于靜態行為,他們習慣于以接受為主的學習策略,課堂參與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一節課下來往往是老師唱獨角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1]。高職康復專業由于其專業的特點導致班級男女生比例嚴重不平衡,男生在班級上的數量鳳毛麟角,在英語課堂上課堂參與程度往往比較低。因此,對高職康復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尤其是對男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調查研究對我們了解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來進行教學,完成“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化,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意義。
Williams和Burden(1997)提出的建構主義的課堂模式包含四個關鍵因素:教師、學生、任務和環境。四者之間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的橋梁,環境制約著教學的整個過程,對課堂情境的性質和面貌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從高職康復技術專業男生課堂學習角度出發,以課堂觀察和訪談的結果為依據探討剖析該專業男生的英語課堂參與狀況,分析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因素,旨在找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研究對象為我校2019級高職康復技術專業的男生13人(2019級該專業招收了兩個班,共有95人),這幾位男生高考英語成績不算理想。該專業英語周學時為3學時,采用多媒體教室上課。
本研究工具采用課堂觀察、對學生進行訪談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
1.通過對一個英語班課堂情況5節課的觀察了解男生的課堂參與情況。
2.課后對部分男生進行訪談,訪談提綱大致如下:(1)你認為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何?談談影響你課堂參與的其它因素。(2)你希望課堂上老師能為你做些什么?
課堂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活動,影響學生參與的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受個體內部的諸多因素的影響,筆者分別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能及歸因幾個方面對康復專業男生進行調查研究[2]。
態度和動機對學生是否能學好一門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動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訪談中發現5個男生表示對英語有興趣,2個男生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認為英語對自己今后的事業和生活有用,希望老師在課堂上不局限于課本上的語言點。在訪談中,男生們都表達了希望教學內容能更接近自己的專業和日常生活的愿望,傳統的觀念認為中級以下水平的語言學習者的工具型動機比融合型動機作用更明顯(D?rnyei,1990),因此高職學習英語的動機一般被認為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本次調查結果也顯示了部分男生的英語學習工具型動機與融合型動機并存(盡管樣本數量比較少,不能代表普遍性),但這也說明他們意識到信息時代英語已經成為對外交流的重要工具,融合性動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但在課堂觀察中發現高職男生盡管有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但他們的興趣熱情不能持久,尤其因為基礎差而在學習中體會不到成就感的時候,往往就采取放棄的態度,課堂積極活躍的氣氛隨著時間推移減弱。
Keefe(1979)認為學習風格是學生一種經常性的、穩定的行為,學習策略是學生使用以促進其學習的手段,是影響課堂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有著緊密的關系,學習風格影響著學習策略的選擇。從課堂觀察和訪談中發現,男生們認為課堂學習雖然是自己提高英語的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卻希望以老師講授為主,也就是說他們其實缺乏學習的能動性;6至7個男生能在課堂上自覺做筆記,但在課后卻很少花時間在英語課程上。在學習風格方面,絕大多數學生學習風格屬于依賴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依賴性強,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在進行口語交流時選擇沉默,不愿意與同伴合作。大多數學生寄希望于在老師幫助下學會如何學習。在學習策略方面,他們采用認知策略高于元認知策略與社會情感情策略。在平時課堂中觀察到盡管他們能認真筆記,練習,但很少人能做到課前預習或課外用其它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水平,習慣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被教的角色,學習被動,依賴性強。
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從事學習任務時所體驗到的緊張和焦慮以及對學習策略的運用。歸因是外語學習中的常見現象,對學生的動機產生著影響。訪談顯示6個男生認為自己上英語課有心理負擔,認為基礎薄弱是主要原因。半數以上男生在被提問時有緊張感,認為回答不出問題是件丟臉的事,在課堂觀察中發現這些男生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他們認為自己的基礎薄弱、聽說以及表達能力差影響了自己課堂參與的積極性[3]。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英語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本次調查給我們的啟示是:①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突出英語的實用性并結合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對學生所學專業進行研究并將其融于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之中。②高職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關注自己的學生,尤其是因為專業原因而導致有“弱勢群體”出現的時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策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關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③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調整教學進度、內容和方法,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地使用,以適應不同水平學習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