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贏
(重慶市墊江第一中學校 重慶墊江 408300)
初中時期,是學生初次接觸物理知識的重要時期,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素質教育與物理教學的融合教育,推動現代化教學活動開展,促使學生良好情感形成。本文就如何將素質教育與物理教學融合在一起進行分析。
新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依托物理知識的學習,提升探究能力,培養綜合的物理學科素養。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物理學習中,感受物理學科的魅力,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素質,學會以物理角度分析問題[1]。教學情景創建的過程中,選擇學生熟悉或者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素材,利用不同形式進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效果。
例如,進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活動開始前,為學生創建學習情景,讓學生了解聲音產生與傳播形式。課堂上,用木棍輕輕敲擊在黑板并對學生問道:在木棍與黑板接觸的過程中有哪些現象?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察到、聽到的內容。學生1:在木棍敲打黑板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咚咚咚的聲音。教師:如果只有一個木棍,會出現咚咚咚的聲音嗎?學生2:不會。教師:那你們知道聲音是如何出現的嗎?學生3:我認為聲音是通過兩個物體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學生4:我認為聲音出現的原因是兩個物體的接觸,就像拍手一樣,就會出現“啪”的聲音。當學生交流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出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中了解聲音的產生原因,并思考聲音是如何傳播的。通過情景教學,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直觀,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效果,實現素質教育要求。
物理知識與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兩者的結合,促使素質教育實施,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有效性。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入多種不同的生活素材,借此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內容,以此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觀念,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正確認識[2]。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并運用物理知識說出生活現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識,以此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效果。
例如,學習《分子熱運動》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出生活中存在的這一物理現象組織教育工作,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分子熱運動。在導入環節,與學生互動,融入生活素材。教師:同學們,我們都聽過“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學生1:因為酒非常好,所以再深的巷子也抵擋不住香味的傳播,從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聞到酒的香味。學生2:是金子總會發光。教師:你們說的都沒有錯。但是你們知道嗎,這話中包含關于物理現象,就是分子運動。這時學生紛紛睜大眼睛,詢問著為什么。當學生出現疑問時,教師可以跳過這一問題,直接引出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說出“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的物理知識。通過生活素材的運用,培養學生物理思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視野得到拓展,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素質教育與物理學科融合教育中,提升對學生各方面素質與能力培養的重視,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不僅實現教學方法創新,同時促使促使素質教育落實。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課本知識,豐富自身知識結構[3]。利用合作學習方法開展教育工作時,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對新知識的理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同時可以推動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促使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進行《串聯和并聯》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的重點:串聯、并聯電路圖,串聯并聯電路連接作為合作學習的重點。課堂活動中,將串聯、并聯電路與電路圖繪畫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此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當學生掌握基礎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串聯、并聯活動,讓學生探究串、并聯操作過程,了解串聯與并聯的結構、開關的作用、各個電器之間的關系。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問題記錄員、操作員、總結員等等,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實踐操作中,真正的了解串聯和并聯。當學生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組內學習經驗與方法,表達自己對這一實驗的學習感受。通過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提升學生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能力與團隊意識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情景教學、生活素材的運用及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滲透素質教育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物理素質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課堂教學中,加強對教學方法創新,融入多種教學內容,促使素質教育的實施,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