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筠
(江西省景德鎮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景德鎮 330001)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數據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教師通過利用這些數據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一步評估,能夠發現一些隱藏的學習問題,從而對癥下藥,實現更加科學化、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摒棄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整合創新教材內容。從而引發學生學習參與熱情,帶到課堂互動學習氛圍,極大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及核心素養,實現良好教學實效[1]。比如,課堂初始,信息技術教師首先引領學生對于課堂知識點進行熟悉了解。緊接著,教師將課前在互聯網上收集到的相關知識信息以多媒體課件形式展現給學生們。并鼓勵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充分將這些知識融合吸納入教材內容理解中。教師通過引領學生進入整合、歸納、創新教材內容的教學形式,不僅契合了職業高中學生心性特點,更增進了師生間情感互動交流,并在不斷整合、創新過程中,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信息整合能力。此外,教師還結合整合過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了相關的課堂作業。即教師要求學生再依據教師提出的教學內容模塊,整理歸納出對應的課堂筆記。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形式,不僅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參與興趣,更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及信息技術素養顯著提升,實現信息技術教學實效。
信息技術是一門上機操作的學科,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一定要求。職業高中生因為成長環境、家庭條件、性格愛好等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上機操作水平落差很大,傳統的教學方式起不了特別大的作用。大數據與教育相結合對現代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大數據不僅是用作統計的簡單“數字”,更是變革教育的戰略資產和科學力量,驅動教學模式變革。比如在教學“文件的下載”,有基礎的學生會不愿意聽這種入門操作。學生需要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被記錄,老師可以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分組分開教學,一組聽老師教,其他組自己上機練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大數據運用于職業高中的信息技術課堂,可以讓老師較為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能力的摸底,給老師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也讓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上升,課堂知識的轉化率更高了。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辦公應用軟件教學以及信息技術語言教學仍是作為重點知識向同學們講解,但這些已經顯然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式。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模式固話,創新能力較弱,嚴重阻礙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對于多媒體數控技術、電子商務、圖片編輯處理、視頻后期制作方面的教學重難點強化,滿足社會的多重需求。教學體系的改變主要針對教師而言,現如今,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熱情普遍不高,因此,教師應及時根據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做出相適應的調整,采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實踐帶來的樂趣。此外,加強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理論知識是學習的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才是快速掌握一門學科的關鍵所在,實踐教學有助于教學效果更加顯著[2]。
在傳統的職業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時常忽略了教學評價這一內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也不確定他們是否能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吸收知識。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更要積極制定出對應學生學習能力特點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成績及核心素養具有極大推動作用。信息技術評價體系既是對于學生一段時間的課堂學習總結、評價,亦是教師對于學生未來信息技術學習中的引導教授。當下,職業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和性格特點,選擇制定出最適應職業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評價體系。如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引導其對于自身學習優勢、劣勢有一個全面的梳理認清過程,并幫助其依據自身學習優勢制定更適合自己的信息技術學習方法。并且,要鼓勵學生積極的汲取優秀充沛的互聯網信息資源,豐富自身信息技術知識素養。
大數據為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了穩定的平臺,它的應用可以促進不同職業高中之間信息技術課程的交流,發散學生的信息技術思維,它的數據資源讓學生終身受益。誠然,它在教學領域的運用是一個復雜煩瑣的過程,因為是在試驗階段,尚不能靈活地應用于各個學科,但是,只要教育者秉持端正的態度,不畏艱辛,將其完善成一個成熟的教育模式指日可待,終有一天,大數據能夠和傳統教育無縫貼合,讓教育事業煥發光彩,讓人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