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一
(重慶市萬州新田中學 重慶萬州 404027)
在以往高中化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注重講解化學理論知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機械的記憶化學知識,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自學能力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化學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欲望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指引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扎實理解化學知識,掌握更多的化學技能,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化學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發展。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想要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高中化學知識較為抽象,部分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加之部分教師利用的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認為化學學習枯燥無趣,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欲望,也難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1]。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把調動學生學習欲望作為重點內容,使學生可以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對化學知識有一個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進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欲望。
例如,在講解“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把鈉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呈現給學生,學生可以直觀的觀察到燃燒出現黃色火焰,且形成了淡黃色固體,在遇到水以后出現劇烈反應。通過這樣直觀的情境構建,可以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點產生濃厚興趣,還可以隨時暫停、重復播放,以便于學生深入觀察和發現實驗現象,進而促使學生自主探究金屬暴露空氣中燃燒以及在水中反應現象蘊藏的化學性質,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在以往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常常利用的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以至于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轉變教學模式時,需要意識到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思想[2]。并且,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開展化學教學活動,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指引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生活中化學知識,在生活中對化學現象進行觀察和掌握,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解“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時,教師可以引入金屬材料對人類文明和生活的影響的資料,使學生了解到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金屬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在幾千年前人們便能夠冶煉青銅器,還有鐵的使用,在人類進入到鋼鐵時代后,鋼鐵成為了工業時代的基石和基礎,一直到現如今,金屬材料對于日常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緊接著,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合金?在問題的引導下,指引學生對合金性質進行探究。通過把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識,還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在以往化學實驗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利用驗證性實驗或者是演示實驗的方式,學生只能被動的跟隨實驗步驟進行化學學習,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實驗原理,還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發展[3]。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創新性原則,注重對實驗教學的創新,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驗探究空間和機會,指引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在操作中了解實驗原理,發展學生思維,有效提升學生創新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原電池”時,在開展探究原電池的反應原理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一遍實驗演示,使學生理解實驗原理,負極是發生氧化反應,正極是發生還原反應,電子在負極流向正極,經過外電路,產生電流,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學生對實驗原理進行了解后,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實驗,研究形成原電池正負極金屬的性質。在該過程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創新空間,促使學生可以在討論交流中,更加深入理解相關知識,提升學生實驗水平和創新意識。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轉變和優化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化學綜合素養和能力,為學生以后化學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利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枯燥無趣,存在功利性問題。想要有效提升化學教學有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把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作為重點內容,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開展多樣化化學教學活動,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