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姜新峰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教務處 安徽宿州 234000)
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對于衛生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因為衛生職業職院校的醫藥衛生類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要用三年的學制,學完一般醫學本科五年學制的內容,具有課程多、內容多、任務重的特點,所以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課外時間進行自學。移動互聯網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給高職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目前,一些學生卻把很多的時間花在學習專業知識以外的方面。如何才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網絡素養[1],有效地應用移動互聯下網絡信息,是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院校尤其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我們采用傳統的調查方法,通過召集學生開座談會的形式,初步了解學生手機上網的基本情況,為深入調查做準備;接著對教師與學生進行走訪,了解學生用手機上網觀看的內容以及上網的時間長短。同時,我們利用上課期間對全校各班級進行課堂教學巡視,以及利用在監控中心通過聽課對學生用手機上網情況進行觀察,以核驗座談及走訪收集到的基本資料,進而設計學生利用手機上網綜合情況調查問卷。本研究對某衛生職業院校2018級與2019級在校生按20%的比例進行分層抽樣調查[2],發放問卷1060份,回收有效問卷88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4%,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了解學生上網情況的全貌,分析上網原因,為提出相應對策尋找依據。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學生每天不上網或上網時間少于半小時的人數僅占5%,即絕大多數學生在用手機上網。這說明用手機上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結合對上課教師與學生的走訪、學生座談會上的反映、常規課堂教學巡視以及在教學監控評教中心的觀察,一般認為,在班級教室的課堂上,有教師上課時,用手機上網的人數應占全班總人數的20%至30%之間,主要在教室后三四排的學生上網較多;在班級教室內上自習課而沒有教師在課堂時,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30%,甚至接近50%。通過課堂教學巡視與教學監控中心的觀察來看,用手機上網的學生人數不再只是教室的后幾排,而是分布在整個教室中。
總體而言,學生用手機上網的時間較長。從調查問卷的具體數據來看,不上網或上網時間少于0.5小時的被調查學生數約為5%;0.5小時至3小時以內者接近50%;3小時以上至6小時以內者約占被調查學生的37%;用手機上網3小時以上的學生占比約為47%。其中,每天上網上時間在6小時以上者竟占了10%。在個別訪談學生時,大多數學生認可每人每天平均上網的時間超過了4個小時,只有少數學生認可每人每天平均上網時間不足4個小時。如果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出現在上課之外,倒也無關緊要,關鍵是學生上網的時間大多集中在課上或上自習期間,尤其是在晚自習期間,學生用手機上網的人數更加集中。這樣,晚自習的實際自學效果已大打折扣,晚自習巡查的值班教師見此情景無不憂心忡忡。
用手機上網觀看的內容較為繁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一邊聽課,一邊時用QQ或微信軟件聊天,或閱讀QQ或微信上傳的文檔內容;有些同學約好在上課時間用手機聯網打游戲,通過教學監控中心可以發現那些用雙手把持手機,在橫屏狀態下操作的同學幾乎都是在打游戲;還有的同學用手機閱讀網絡小說,課堂上大半時間沉浸在閱讀小說的情節中,甚至大半節課時間都不抬頭看老師一眼,好像老師上課與其無關似的。更有甚者,據被走訪上課教師反映,有的同學竟然在課堂上用手機談情說愛,人在課堂而心早已不在課堂上,表面看似乎在學習,實際上并沒有任何效果。因此,學生的學期補考率與畢業補考率居高不下,畢業清考現象時有發生[3]。
在十年以前,由于手機屏幕較小,配置較低,再加上移動互聯網上網速度較慢,學生上網主要是去校園周圍的網吧。上網的時間一般是從周五晚上開始包夜上網,直到整個周六與周日,甚至利用周一至周五的中午與晚自習之后去網吧上網。許多學校擔心學生到校外上網存在安全隱患,曾一度不得不在周六、周日打開學校的電腦室供學生在校內上網。近些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手機屏幕增大,配置增高,運行速度加快。各職業學校信息建設發展較快,無線網絡遍布整個校園,不論是在教室,還是在宿舍、食堂、操場等,移動互聯網寬帶速度都十分快捷,使學生應用手機上網非常方便。原來在網吧上網的學生,他們絕大多數轉變為用手機在學校上網了。這樣,去學校周圍網吧上網的學生人數在持續減少,僅有其中極少一部分學生因想獲取更好的虛擬情景而去校外的網吧打網絡游戲,甚至達到成癮的地步。
就因果關系而言,任何一個結果的背后總會有相應的原因。同樣地,出現上述調查結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們現從學生高中基礎薄弱、專業選擇盲目等方面帶來的問題作為其中的常見原因,分析如下:
高中畢業生成績相對較好的升入一般大學,而基礎薄弱,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進入高職高專院校。首先,這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堅定的理想或明確的目標。如果一個成長中的人沒有堅定的理想或明確的目標,就沒有為達到理想或目標而努力學習的動機。學生沒有動機就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該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卻養成了把時間花在用手機上網上,就讀醫藥衛生類專業較為盲目。其次,一部分學生就讀該專業不是自己的志愿,而是父母的意愿。父母把自己的喜歡強加給孩子,造成了這部分學生學了自己不想學的專業,對醫學專業缺乏興趣。
由于專業的選擇并非是自己喜歡的,因此,一部分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生涯中,一直處于學非所愛的狀態。這部分學生往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用手機上網的方式混天度日打發時間,學習態度不端正,把來上學讀書當成是完成父母的心愿,應付了事。由于專業的選擇是父母所愿而非自己的意愿,他們 自己并不清楚學習醫學專業的目的,即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學習興趣,更不能端正學習態度,整天打游戲混日子。他們把上課時間用手機上網被當成消磨時間的一個方式,并非是他們刻意的選擇,對他們而言,選擇什么方式無所謂,總得把時間打發掉。
在醫藥衛生類職業院校中,每天把很多時間花在用手機上網的學生,往往也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導致的人生目標不明確有一定關系。這部分學生的問題是在大學中表現出來的。但是,其根源不在大學,而在上大學之前就曾經出現了。他們在高中、初中的早期學校教育或者是家庭養育過程中存在缺陷。這部分學生上大學之前沒有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即沒有樹立將來長大了要做什么的理想,缺乏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的動機,故往往是混一天算一天。人生如同旅行一樣,一旦沒有目標,就會出現哪里黑就在哪里住店的情況。這些學生對學醫既無動力又無計劃,上課時用手機上網打發時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當教師禁止他們用手機上網時,這其中的一部分學生就干脆趴在課桌子上睡覺。
教師要對學生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通俗地說,所謂人生觀,就是人這一輩子應該怎么活才有意義;價值觀則是,人這一輩子什么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作為新時代醫藥衛生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將來走入社會,應該把自己的一生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工作之中。俗話說:人命關天。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碌碌無為的人豈能勝任。為此,學生必須認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在校期間,學生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本領;其次,畢業之后,學生要接受繼續教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在校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認識高等職業院校與其他非職業院校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學生一旦選擇醫藥衛生專業院校,就等于選定了自己未來要從事醫藥衛生職業,進入醫藥衛生行業工作,而不是要進入農業或其他行業工作;進入醫藥衛生行業工作就是對口就業,否則就不是對口就業。因此,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努力學習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用這些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去為人民的健康服務。學生只有認識到為什么而學習,即明確了學習目的,才能專心致志,認真、刻苦,堅持不懈地學習下去。
從教育部公布的學科目錄來看,大學有哲學、經濟學、法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3個學科門類。醫學僅是其中的一類。就醫學這一學科門類來看,它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等11個一級學科。學生所選擇就讀的某一個學科就是他們將來所從事的專業。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讓他們牢固樹立專業意識:自己就讀的專業不論是自己選擇的,還是家長代為選擇的,畢竟已經選擇了,既來之,則安之,接納并熱愛所選專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