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智鑫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百濟中學 廣西南寧 530204)
音樂課作為初中的一門藝術課程,受到了許多學生的喜愛。初中的音樂課堂能夠將學生學習中的壓力釋放出來。音樂課堂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將德育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生的素質教育質量也在提升。老師只有提升了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構建初中高效課堂。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便是立德樹人。將立德樹人運用于初中音樂課堂上能夠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養,幫助初中生構建健康的人格,幫助初中生建立和完善自我責任意識,從而增強其自身的責任感。初中是德育的關鍵時期,老師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用德育培養學生,能夠使初中生獲得良好的德育素養,對初中生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老師將立德樹人用于初中音樂課堂,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審美層次和品味,從而達到音樂教育與熏陶的效果。音樂教育能夠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使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欣賞者可以通過對初中音樂的欣賞來體會到音樂中豐富的內涵以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在幫助欣賞者認識生活的同時,也影響著欣賞者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1]
傳統的初中音樂課堂是以老師為主體,在課堂上,老師作為支配角色來支配學生學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會讓學生的一些想法不能夠提出,而被老師忽略,這樣不利于初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但是,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可以將立德樹人理念應用于初中音樂高效課堂上,使學生的想法得到重視。在立德樹人的初中音樂高效課堂上,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老師在此課堂上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對初中音樂的興趣。例如,《賽龍奪錦》這首歌曲主要通過描述端午節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標的歡騰熱鬧場面,表現了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在講解這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和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視角,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他們感興趣的賽龍舟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在視覺以及聽覺的沖擊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且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在初中音樂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構建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音樂高效課堂。[2]
為了加強初中生的精神文化建設,老師可以將立德樹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音樂教育中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都知道,音樂是表現人們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美妙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寧靜的校園里唱一首輕緩的歌曲,為校園增添一分愜意。在學習勞累的時候,學生也可以通過哼唱輕緩的樂曲來放松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為了豐富學校的音樂活動,老師可以舉辦各種形式和各種主題的音樂會,將高雅的音樂帶入校園,讓學生在欣賞這些高雅的音樂的時候,能夠提升自己的興趣以及提升自己的音樂技能。例如,老師可以舉辦一次關于愛國主題的音樂欣賞活動,由老師彈奏鋼琴,讓學生以獨唱、小組唱等形式進行演唱,分享、展示不同的愛國主題的歌曲。在演唱結束后,老師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所演唱曲目情感的理解,并對歌曲做一定的分析。課堂上,老師結合學生演唱、歌曲情感分析來設置評比環節,直接由本班學生投票選出表現更佳的小組或個人,給予其肯定及一定的獎勵。在這節課中,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同學們所分享的歌曲進行賞析,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愛國理念。課堂上,老師對歌曲進行深入的點評分析,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明白正確的愛國主義理念,通過表演者的表演、觀賞者的評比,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率,也增強了音樂活動氛圍,讓學生在今后的音樂作品賞析中更專注于感受音樂的意義,從而充實立德樹人的教學內容。[3]
總而言之,將立德樹人應用于初中音樂課堂可以突出德育育人的第一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老師要將新型的教學技術運用到課堂上,并且在課堂上要注重師生互動。在音樂課堂上,老師要能夠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