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軍
(甘肅省夏河縣博拉中學 甘肅夏河 747100)
信息化教學已經逐漸成為教育的主流趨勢。信息化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的。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學形式逐步改變,兩者逐步整合為當今教育的熱點。漢語文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師必須順應教育發展趨勢,回應社會對藏區的關切,更加熟練地運用信息化技術來教學,將漢語文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
在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潮中,藏區中學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些進步和成效,從學生、教師到學校,從信息化的觀念、意識到信息化能力,都有顯著改變。但相對于全國來說,藏區信息化水平較低,藏區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也普遍較低。大部分的教師對信息化有所了解,相關技能也有部分掌握,但從整體來說,信息化教學在藏區仍不夠成熟,一些信息化資源的應用較少。同時,藏區信息化設備、資源稀缺。藏區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知和掌握受年齡、性別和學歷等影響。信息化需要教師同時掌握多種軟件的使用方法,對教師也是一種挑戰。
比如,調查發現,絕大部分藏區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只是將書本上的內容用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且由于信息化資源不足,他們使用的課件只有約1/10是從資源庫中提取的,絕大部分靠自己制作或在網上搜索。教師在制作課件過程中如果需用到除Word、Excel、PPT等基礎軟件之外的軟件,就會感到無從下手,從而影響教學進度,得不償失。調查表明,年輕教師大多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學習新鮮事物,再傳遞給學生,效果更佳。
首先,漢語文信息化教學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營造特定的意境,讓學生同時感受到聲音、色彩、畫面和音樂。尤其是藏區壯闊的環境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學習知識的欲望和激情。其次,學生的情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用畫面和音樂烘托氣氛能使學生與所學內容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所感、所想充分融合,使學生理解得更深刻,思考也更透徹。最后,信息化為藏區學生插上了翅膀。學生可以在漢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主動探索和思考,創造自己的情感世界,增強學習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在講解某些敘事文章時,從多個渠道下載關于作者的個人簡介、創作背景等,制作成一個小短片,還可以邀請學生來配音,讓學生沉浸在課文情境中,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關于趙州橋歷史的短視頻,配以生動的解說和示意圖,讓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趙州橋的設計原理、設計背景及發生在此橋周圍的故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趙州橋設計的巧妙,又可以糾正部分學生可能由于缺乏科學知識而產生的錯誤認知。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自己通過本文掌握的設計知識來設計一座橋,并公開展示。
藏區的漢語文較其他地區而言處于相對劣勢。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讓藏區學生豐富學習體驗。和諧、愉快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好地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所營造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狀態。
例如,教師用圖片、聲音等可以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準確把握課文包含的情感,沉浸在課文的情境中。教師可以提問:如果你是文章的主人公,你將如何表演?學生會被這一創意問題吸引,從而思考、演繹。這樣的信息化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綜合鍛煉感官,還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更輕松,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成思考、發現、總結的好習慣。
藏區的知識體系相對不健全,學生知識面較窄。因此,在漢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圖片、影像等資料,引導學生通過翻拍的影視作品等了解文學作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升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余光中的《鄉愁》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及網絡平臺等進行師生合作,引導學生體會余光中這首詩中的情感,并進一步搜集同一時期或具有同種感情的作品,如《鄉愁四韻》等,引導學生閱讀,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學習。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此文的理解。教師也可以挑選一些藏區本地的詩集來解讀,讓學生感到親切。這可使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更深刻,并獲得激勵。
藏區漢語文信息化雖然較其他地區薄弱,但只要教師努力跟隨信息化趨勢,克服本地教育困難,讓藏區學生得到更全面的教育,就能為國家培育更優秀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