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多芳
(甘肅省蘭州市火星街小學 甘肅蘭州 730050)
近幾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悄然而至,信息技術已被應用于很多領域[1]。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雖說素質教育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但應試教育的影響還非常大,仍有很多老師帶著功利性去傳授知識,用學習成績去衡量學生[2]。要改變這一現狀,老師就要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擺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課堂導入環節的質量和效率。本文主要談兩方面:一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原則,二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策略。
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其一,趣味性原則。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太成熟。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著非常大的好奇心,但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師應該遵循趣味性原則,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其二,自主性原則。傳統教學的弊端在于老師和學生的位置反了[3]。學生應該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因此,老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三,啟發性原則。雖說課堂導入環節只有短短幾分鐘,但也是教學的一部分。因此,老師不能為了導入而導入,而要將其與之后的內容結合起來,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傳統的課堂導入方法大多是故事導入法,但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這種方式僅靠老師去說,而數學老師畢竟不是專業講故事的人,很難用單薄的語言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所以,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講故事,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講故事。故事的內容主要為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的對話。乘號會說:“數字遇到我都會變大。”除號會說:“數字遇到我都會變小。”這種趣味性的對話既會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又能鞏固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要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老師從信息技術的特性入手,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完成課堂導入環節[4],以此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網絡資源。無論是文字,還是視頻,這些資源都能在恰當的時間發揮自己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負數”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吐魯番的最低海拔是多少嗎?”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然后,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當場查詢吐魯番的資料,回答學生的疑問,并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負數到底是什么?如何表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
微課是近幾年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微課也是信息技術的一種,主要是為突破教學重難點而出現的。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有效提高課堂導入環節的質量和效率,老師可以根據課堂導入的需求自主添加文字、圖片和音頻。這將為之后的學生自主探究環節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基于教學重難點“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滲透‘轉化’思想”來制作微課,然后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之后的教學就很容易展開了。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真正意識到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將不斷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落實素質教育,順利完成新課程改革任務,實現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