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尖措
(甘肅省夏河縣藏族中學 甘肅夏河 747199)
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與突破。它為我國持續推進的基礎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求教師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藏語文教學方面,核心素養包括思維的發展與提升、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審美的創造與鑒賞、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等方面的內容。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能力的培養來說,它們不僅有助于加強以藏族為主的高中生對藏族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意識,而且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藏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他們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可是,藏語文在我國屬于小眾學科,在當前日新月異的教育大潮中,發展得比較艱難。許多藏語文教師沒有找到將民族文化傳承融入藏語文教學的有效措施和辦法,或融入的內容有些偏斜,導致藏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理解和傳承文化核心素養的效率低下。筆者根據自身任教經驗,談一談對該問題的認識。
目前,在我國藏區推行的雙語教學乃至三語教學有了很大發展,為藏族學生熟練掌握現代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出現了部分教師輕視在基礎教育領域傳承藏族文化的現象,認為藏族傳統文化相對現代文化落后,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成績,使藏語教育與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存在脫節。還有部分藏語教師本身對藏族傳統文化不太了解,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專業知識和藏族優秀文化的結合。其實,在藏語教學中傳承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通過豐富教學內容的方式就可以部分完成。比如,藏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適合學生的例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要選擇一些適當的內容作為教學補充資料,就可以在強化學生對所講問題理解的同時,傳授給他們傳統文化。但有些教師卻很少這樣做,究其原因,是他們本身缺乏傳承、教學藏族傳統文化的意識。
由此可知,藏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提高對藏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意識,并在教育教學中樹立“多元共存,平等發展”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努力幫助藏族學生形成跨文化適應能力為目標,通過藏語和藏族傳統文化的教學,在幫助藏族學生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尊的同時,加強漢藏文化及其他文化間的交流與整合,培養他們包容的心理與廣闊的眼界,引導藏族學生克服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國家觀、民族觀和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幫助藏族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使他們能夠跨越文化障礙,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藏族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因此,在高中藏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挖掘藏族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根據課本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將其轉化為合適的教學素材。在使用、轉化傳統文化資源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注意其能否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是要注意其能否有助于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是要注意其能否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四是要注意其能否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和全面發展等;五是要注意其能否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現代文明,具備現代觀念。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較好地發揮傳統文化資源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藏語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應積極開展傳統文化的傳承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因此,教師還要努力在校園中營造藏族傳統文化氛圍,如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教學氛圍,舉辦藏語古代詩歌朗誦、辯論、背誦比賽等活動;再如,開展唐卡藝術、藏文書法、藏醫知識等社團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實現對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藏族傳統文化對藏族人民的思想情感、思維方式、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巨大的作用。讓我們圍繞“多元共存,平等發展”的觀念,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通過在藏語文教學中關注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