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珍 李 慧
(1 景德鎮陶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2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自2013年2月首次提出“研學旅行”以來,江西景德鎮在文化與旅游融合的背景下,依托特色陶瓷文化,景德鎮陶瓷文化研學旅游發展旺盛。2018年江西省公布的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在景德鎮就有4個,分別是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直升機科技館和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其中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還被列為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景德鎮功夫小瓷、皇窯等景點與陶藝培訓也在原有基礎上充分整合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積極投身于景德鎮陶瓷文化研學旅游建設中來。
(1)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是當下發展的趨勢。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而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燦爛的陶瓷文化使得景德鎮市成為國內外陶瓷文化愛好者的旅游目的地。景德鎮陶瓷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陶瓷文化是景德鎮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廣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景德鎮陶瓷文化研學旅游對景德鎮旅游具有重要意義。離開文化發展旅游,旅游就沒有了靈魂;依靠旅游推廣文化,文化才能依托載體,發展地越來越好。而研學旅游,恰恰就是文化與旅游二者相結合的最好形式,也是契合了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最好體現。悠久的獨具特色景德鎮陶瓷文化,吸引了無數的國內外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慕名而來景德鎮研學旅游,其中不乏愛好者通過研學選擇留在該城市長期創作、生活,成為了一名“景漂”或者“洋漂”。
(2)獨具魅力的特色文化,悠久的制瓷歷史。景德鎮有著資源豐富、體系健全的陶瓷文化研學優勢,是開展研學旅游的源泉。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的古鎮,因瓷興市、以瓷立市,且至今仍保留著國內外最豐富、最獨特的陶瓷文化遺址和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并以瓷器而聞名于世。有著悠久陶瓷文化的景德鎮在開展陶瓷文化研學旅游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它是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31家國內都市媒體評選出的“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并具有陶瓷高等、中等、職業等多層次、完整陶瓷教育體系及強大陶瓷教育能力,擁有包括國內唯一、百年歷史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江西陶瓷工藝美院、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等院校,以及陶瓷中專、技校等中等職業學校,每年陶瓷類的高校畢業生近萬人,培養各類藍領陶瓷技術工人約5 000人,提供了豐富的陶藝師資源。同時還包括景德鎮市實驗學校陶樂園等一大批涵蓋大、中、小學各個階段的陶藝培訓、實習基地等。目前,景德鎮市大大小小的陶瓷研學基地達200多個。
此外,無論是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古窯民俗博覽區還是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陶溪川文化創意街區等都成為了景德鎮陶瓷文化研學旅游開展的理想場所。
(3)陶瓷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應廣泛傳播。通過青少年的文化研學可以提升景德鎮陶瓷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播效果,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通過釉上陶瓷彩繪、手工拉坯教學等多樣的研學方式,使青少年手腦并用,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認可。以文化研學旅行為代表的新型旅游業態開發,不僅推動了陶瓷文化傳播,促進了優秀陶瓷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與發展,也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
雖然研學旅行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試行,但如何發揮出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優勢,在開展研學旅游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承接機構來看,研學目標和效果偏離預設,服務管理能力與水平欠缺;機構間各自為營,協調合作不夠。隨著景德鎮文化研學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構借助研學政策轉型開展文化研學教育。目前,景德鎮已承接過研學旅游的陶瓷文化機構有皇窯、功夫小瓷、文心社、三寶蓬、湖田瓷社等,其研學旅游模式、方案、實施路徑、實施效果參差不齊。無論是從制度、資源、設施等外在條件,還是師資力量、實施效果等都缺乏系統性和整體規劃,在實踐中勢必會導致盲目、零散、沖突、低效等問題。
(2)從學校層面來看,對文化研學的重要性與意義還認識不夠,文化研學前陶瓷文化的知識宣傳不夠,對文化研學教育過程的監管也不夠。不少學校并未將文化研學旅游納入學校課程建設,而是過于依賴旅游公司開發的文化研學旅行項目,雙方并未有太多的溝通協調。那么,在完成目標、考核學生體系等方面是否會呈現一致性呢?據調查,旅行社對于研學旅游,更多的關注點在于是否具有吸引力,在實施過程中,承接機構可能更多地傾向于內容的多樣性以及對學生的吸引力,至于通過文化研學旅游是否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契合學生的發展需要,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教育效果則考慮較少。
(3)從有關機構部門來看,針對性的機制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備。比如評價體系還不健全、缺少監督機制、缺少問責機制等。在研學旅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或者組織者還是按照自己對研學旅行的理解開展工作。如何納入學分、在綜合素質評價并不完備的階段,還不是非常系統化。難以監控研學旅行評價的質量;難以維護研學旅行評價的信度。概而言之,無論研學旅行與學校教學計劃結合有多深,課程建設得如何豐富,缺少監督與問責機制,研學旅游實施質量就缺乏了保護傘,形同虛設。研學旅游究竟是以什么為本質,以什么為考察標準,并未有統一規定。有些地方只注重旅游而忽視文化研學,或者將其視為“放風課”,“玩大于學”。至于如何“研學”,如何將“研學”與“旅游”相融合,達到預期目標,教師也好、承接機構也好,家長或老師也好,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
此外,經費方面也是影響研學旅游開展的重要方面。據調查,目前大部分地方所需經費主要是通過家長、政府、學校、社會等途徑籌集,而對于一些財政狀況并不很樂觀的地方政府或者學校來說,要拿出余錢來支持研學旅行這一額外開支也存在困難。
通過整合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以青少年陶瓷文化教育為導向,推動景德鎮研學基地建設,研究有效的景德鎮陶瓷文化研學旅游實施路徑,進一步規范景德鎮文化研學旅游市場,從而推動景德鎮研學旅游市場的發展。
(1)圍繞青少年為中心,實現承接機構、研學基地、學校間的協調溝通,提升機構服務與管理水平;加強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應該依托豐富的陶瓷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整理陶瓷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2)學校應充分認識到在研學旅游中對學生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加強研學前的陶瓷文化教育;完善研學內容的設計;發揮研學教育的核心作用,加強對研學教育過程的監管,實現校內外教育的協調發展與融合。把握研學與旅游的關系。在旅游實踐的過程加強研學體驗,“寓教于樂”實現課堂拓展到戶外,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院所等對外交流機構也應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形式的國際研學。比如,景德鎮陶瓷大學通過與人民網合作,策劃舉辦了境外“景漂”藝術家作品展,積極拓展國際研學渠道。具有陶瓷教育功能、科研能力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等高等院校應鼓勵教師等科研人員在理論層面加強政策解讀,形成完善的科研理論系統,更好地為陶瓷文化研學旅游進一步規范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
(3)研學旅游是集教育、旅游和文化為一體的旅游發展模式,在開展研學旅游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景德鎮陶瓷研學旅游的目標,找準定位;完善研學過程中的監督機制體系以及研學后的總結與評價反饋機制;加強研學旅游的問責機制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