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月 王德真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1]。在新時期下,我國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高等職業教育肩負的重要使命,正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教師是發展教育的第一資源,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加強高職教育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突出辦學特色的關鍵。
Q職業學院是2011年由中等職業學校與廣播電視大學合并升格而建的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新建地方高職院校的典型代表。學院積極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圍繞地區主導產業,不斷充實辦學實力,主動發揮積極作用,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應用型技能人才。截止到2020年3月,該校現有在編教職工332人,其中教師256人,而教師中有一半人員兼職管理崗位。從取得職稱來看,高級職稱51人,占20%;中級職稱99人,占38.7%;初級職稱106人,占41.3%。從學歷看,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其中博士1人)的有87人,占34%;具有本科學歷的有164人,占64%;具有專科學歷的有5人,占2%。從年齡看,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99人,占38.7%;35-50周歲教師97人,占37.9%;50周歲以上教師60人,占23.4%。
《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教發〔2004〕2號)規定高職院校的生師比為18:1。Q職業學院整體的生師比為17:1,達到辦學指標要求,但個別院系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如電氣系生師比為48:1,經管系生師比為32:1。目前認定了“雙師型”教師共兩批,不足100人。專業帶頭人8人,骨干教師35人(2020年第一次選拔)。
作為建校時間不長的高職院校,從上述數據來看,該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近幾年來,該校在發展中積極充實自身辦學實力,在當地及省內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招生形勢持續向好,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專職教師人數的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學生數量的增長速度。教師中有近一半人員兼任管理崗位,他們的教學工作量有限。雖然該校近兩年來通過招才引智和公開招聘,引入了54名高學歷青年教師,但數量上遠遠滿足不了學校高效發展的需要。部分專業每年需要通過聘請外聘教師來滿足正常教學的需要。
現有的校內培訓多以專家講座為主,參訓教師僅僅完成了學習的形式,而實踐技能未得到提升。骨干教師科學完善的培養和培訓體系還沒完全形成。學院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培養和認定工作相對緩慢。《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豫政〔2019〕23號)提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一體化”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比例超過50%”。“雙師型”教師是既具備教師資格又具備職業資格的教師。該校目前認定的“雙師型”教師數量距“50%”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通過招聘引入的“雙師型”教師及高層次人才數量有限,具有企業實踐經歷且高學歷的工程技術人才更是屈指可數。因此急需加大加強學院自身的培養和認定工作。
相比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吸引力不強,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存在著體制機制上的困難制約。在教師聘任制度上需要打破固有的傳統模式,增加專職兼職及聯合教學等多樣化的設計。對于聘請兼職教師方面,學院往往由于考慮成本及個別專業教師難聘等原因,缺乏相應的制度支持。進一步,在響應新時期產業發展方向的多元辦學模式上缺乏積極探索。
基于上述問題分析,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指引下,結合該校實際及借鑒其他發展較快高職院校的先進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目前該校師資來源單一,以招聘應屆及往屆青年教師為主。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學校應根據學科需求,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在引進高學歷人才的同時,爭取地方相關優惠政策支持,積極從國家及地方知名企業引進技術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來校任教,打通人才引進渠道。這類人員既有工作實踐經驗、又有扎實理論基礎。他們既能將最新的實操技能帶入課堂,使學生了解市場前沿對技能人才的要求,又有助于教師同他們學習交流。
①堅持上崗培訓與下企業鍛煉相結合,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認定工作力度。重視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全面開展教學技能競賽、教學觀摩等活動。學院應定期不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校內外專題培訓,鼓勵教師外出到企業或其他高校考察學習,熟悉企業行業現狀,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實踐能力。同時完善“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實施“雙師型”教師動態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2]。學校在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審等方面,應對認定的“雙師型”教師予以傾斜。
②加強對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選拔和培養。制定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定期組織選派專業骨干教師赴國內外研修訪學,使重點專業擁有一定數量高級職稱專業帶頭人,專業課(包括基礎課和實踐課)擁有一批中高級職稱骨干教師。探索組建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選拔能力強的骨干教師擔任教學團隊帶頭人,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3]。
通過以上措施,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整體專業水平。
①建立企業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常態化機制,結合學校及企業所需設立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工作室,通過聘任兼職教師的力量,不斷改善學校師資結構。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豫政〔2019〕23號)提出“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機制,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交流。實施職業院校兼職教師特聘崗計劃,支持職業院校聘請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
學院應一方面制定相關政策,有計劃地從企業或社會上聘請一些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教學能力業務培訓,讓他們參與到教研討論和課程建設中來,獨立承擔一門專業課或實踐課的教學。他們熟悉行業情況,可以把一些新技術、新工藝傳授給學生,大大有助于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兼職教師的主要工作在企業,要想有效吸引這類人才到校上課,更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企業設立教師實踐基地,落實教師企業實習制度,加強企業工程項目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通過實踐產出與“雙師型”人才認定的機制牽引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水平。
②完善學院職業教育的師資資格制度,構建職業學院、高等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多元協同的職業教育教師教學發展體系,共同商討專業標準及課程的聯合開發,建立一批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4]。進一步,適時與國家或地方領軍企業合作共建面向新經濟模式的特色產業學院,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跨界學科等途徑豐富和優化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拓寬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成長和發展通道。
Q職業學院作為當地的兩所職業院校之一,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任。為加快學院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實現特色辦學、品牌立校的目標,提升教育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能力,學校應加快建立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引領、中青年骨干教師為支撐、數量足、質量高、專兼結合穩定的師資隊伍。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也會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學院應結合實際,不斷加強和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助力學院高質量向前發展。
[1]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2019-02-13.
[2]陳妮.地市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以xx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4(24).
[3]余克敏,占翔.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改善策略研究:以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9(11).
[4]王遠遠.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及應對策略:以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