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明
(牡丹江大學 黑龍江 157011)
經濟社會急需掌握宏觀貨幣政策、公司及個人理財知識,具有組織、協調、溝通的能力,具備堅忍不拔、誠實守法、樂觀進取的素養,面向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等職業領域,面向銀行業務處理、金融產品營銷、證券投資分析、財務管理等崗位,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高職院校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就業、創業的特點給學生提供更為合適的校外實訓基地,如今這項任務開展的重點就在于如何合理利用本校實訓基地的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其他高職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共享教學資源,取長補短,達到事半功倍的培養效果。首先,我們應認清自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優化自身與合理共享等方式進行改善。
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我國的教育過程中根深蒂固,所以導致我國的教育方式既單調又死板,學生的學習也一直停留在從課本到課本,從理論到理論,沒有任何可以進行實踐操作的空間,最終導致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比較差的高分低能的學生[1]。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對高職高專教育進行改進,給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切實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真正去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來國家對于高等職業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各個高職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需求也越來越明確,所以各個高校都對教學體系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優化,對相應的理論知識內容進行了適當的簡化和壓縮,對實踐教學的內容跟進行適當的擴充和增加。但是由于長期傳統教育理念的存在,使很多學校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占比還沒有達到課程標準和要求。對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沒有進行大膽的嘗試,缺乏一定的突破和創新。
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校外的實訓基地的建設更為重要,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的實習實訓基地尤其是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很多高職院校只有校內實習的場所沒有一個好的校外實訓基地供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其次是很多高職院校對于校內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同,最后一個方面就是校內建設的時間比較長,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時間呈現出來短期化。
為了加快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進程,就需要對實訓基地建設進行詳細的計劃,認真學習和領會新時代資源共享的理念,打破原有固步自封的教學模式,并且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專業人才對于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益來說都十分重用,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擺在一個同等的地位[2]。
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占據著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老師負責講課,學生只需要負責聽課就可以,然后在課下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適合當下實訓基地教學的開展。現在開展的實習實訓基地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實驗,讓學生可以得到新的見解和觀點,然后老師采取更加新穎的實訓方法,增加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實驗項目,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讓學生逐漸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①訂單班模式。該模式主要是經過企雙方協商,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學校為企業定向培養學生。訂單班選擇的是“2+1”模式,通常是前兩年學生在學校學習,最后一年在企業進行實習。學生在校期間,學校與企業共同肩負學生的培養責任,學校為其提供教學設施、教學場地等,企業提供配套工具、實戰設備、新技術等。
②頂崗實習駐廠模式。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學生在畢業前需要進行至少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
③校外實習基地。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金融專業會建立與之相關的校外實習基地,此時就需要結合自身特點來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企業或工位來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并賦予其一定的教學功能,以期更好凸顯實訓基地的作用[3]。
總而言之,建立學校與學校之間開放共享的專業金融管理實訓基地,,不僅要遵循科學發展方向的指引,同時還要考慮人性化,這樣才能為金融專業實訓基地的高效建設與管理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