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媛
(泰安技師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 條)提出,從2019 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以下稱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旨在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夯實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基礎,提高就業創業本領。計算機應用專業對技能特別是動手能力要求特別高,課程結構設計時緊緊圍繞專業能力培養這一中心。從公共基礎課到專業核心和專業方向課在融入“思政”的前提下,內容緊盯專業能力的培養,咬定應用性和實踐性,強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注意與“1+X”中的X 職業資格考核要求相結合[1]。
近年來,互聯網用戶呈現幾倍的速度遞增,使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從社會調查實踐來看,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需求集中在:一是企事業單位、電視臺傳媒、動漫制作公司、各類企業的宣傳部門、廣告公司、廣告設計制作宣傳和動漫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電商企業美工等相關部門;二是房地產、裝飾公司、建筑公司、設計公司、園林公司、展覽展示公司等,設計員、設計助理及室內裝飾設計相關工作;三是與計算機工作相關的生產、應用、服務和管理的企事業單位,在生產、服務第一線能從事辦公文秘工作、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維修及信息產品銷售及售前售后服務工作,現代辦公設備的維修與安裝、調試、銷售等工作;即辦公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影視后期制作、室內設計、網絡管理等專業技能方向更加貼合社會需求,相對應于Web 前端開發、數字媒體交互設計、建筑工程識圖、網絡安全運維、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優化課程結構設置,從教學的內容、形式、職業技能方向設置等方面對課程進行裁剪,根據職業技能量身設置課程,根據“X”的不同職業技能方向,設置與之相符的教學對策和目標。緊緊抓住職業教學中的“專業”點,使課程資源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顯著提升。課程體系建設以“思政融入、基礎扎實、理論夠用、技能實用”為指導思想,強調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三年始終。按照“思政融入→主要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課程”的開發思路,構建“通用素養平臺、職業素質模塊、職業能力模塊、職業能力拓展模塊”的課程體系。同時,以學期為考核時間段,學期結束之時,專業性技能考核跟進實施,對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學分未完成)實施下學期補修的策略,使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得以提升,鞏固所學專業技能。
“學分銀行”就是模擬貨幣銀行的借貸形式,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管理,學分就是把學生擁有的職業技能、基礎理論或者工作經驗按照一定規則認定轉化為對應的分數。在校內,學生課程修習完畢,通過考核,獲得學分;在校外,無論是培訓機構學習還是實踐實習獲得的工作經驗等形式的學習成果,都可按一定標準認定轉化成相應的學分,存儲在“學分銀行”,學分積累貫穿學習的全過程,累積達標便可將學分兌換為學歷或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學分銀行管理使學生依據各自的才能進行學習,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發展要求。教師可分段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也可以為全校學生同步開課,使實驗室、教學設備得以科學高效利用,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在課程授課和學習評價方面增強了銜接的彈性,有利于課程體系的重組與管理,有利于學生靈活完成學業,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為社會認可。
師資隊伍建設,要以師德為首。把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要求作為指南與禁行底線,引領教師以德立身、立學,以德施教、育德。在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上,首先統籌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等專業(群)資源,確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初級和中級標準,對接“1+X”的“X”模塊化教學。人才培養方案要有機融入職業技能證書的培訓內容和要求,使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緊密貼合,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的內容更加優化。制定具體方案讓全員教師用5 年時間實現一周期的輪訓,新入職的年輕教師開展為期3 年的企業頂崗實踐,選派教師參加有關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分年度、分批次培育一批理實一體的“雙師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教師,保證課程體系的順利建設實施。
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教職成〔2019〕13 號)文件提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課程設置強化規范,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證公共基礎課程開足開齊之上,對于專業(技能)課程內容緊扣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確定 6 門符合計算機應用專業崗位(群)能力要求的專業核心課程和若干門專業課程,三年總學時設置在3 200, 公共基礎課約占1/3,實踐性教學學時占1/2 以上。實踐教學通過認知、跟崗、頂崗等多種方式開展,提高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及實踐的過程考核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
合理構建以“1+X”證書制度下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實施,促使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健全,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