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甘肅蘭州 730000)
在線教學雖流行已久,但對習慣于傳統教學的中學一線教師而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網絡上也出現了“忘關直播”“十八線主播”等相關的熱門話題,某種程度上折射著在線教學倉促上場的混亂現狀。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師的意向和行為緊密相連,兩者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與學生網絡學習效果呈正相關。可見,提升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改善教師的在線教學行為。因此,筆者通過觀察并參與在線教學工作,對中學教師在線教學行為意向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優化對策[1]。
各地行政、技術、教科研等部門力量在授課師資選配、網絡平臺搭建、終端服務保障、教學資源整合與在線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力度不同,比如部分鄉村教師受網絡條件限制,無法開展工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未出臺對教師在線教學的完整考核評價方法、獎懲辦法,教師缺乏備課、授課及評價的標準;各學校各學科要求不同,理科計算及作圖較多,備課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文科文字材料多,容易使教學單調;網絡輿論對線上教學眾說紛紜,影響教師參與在線教學的熱情。
在在線教學中,師生處于時空分離狀態,教師需要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開展教學互動,這個特點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教師隊伍在年齡、文化水平、信息技術水平等方面參差不齊,部分教師對在線教學設備及平臺的使用具有局限性,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強;教師教學質量會受到不同的家庭環境和氛圍、電子設備和場地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并且因為備課、上課及輔導時觀看電子屏幕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視力、頸椎、腰椎等健康質量問題,使教師對線上教學有所排斥;在線教學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難度系數設計等方面需要教師特別用心,要根據在線教學特點進行課程設計,二次開發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畢業班多以復習課為主,學生有一定基礎,學習態度較為端正,在線專題復習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非畢業班學生多以新授課為主,直接用在線教學模式,很難吸引其注意力;師生溝通不便捷、學生不能將作業和測驗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狀態不明,行為不可控,自主性差異大,與教師互動差,導致教師缺乏對在線課堂的感知掌控能力,很難掌握學情;由于很多家長陸續復工復產,無暇監督孩子認真學習,在教學時間、內容等安排上,教師與部分家長并不能達成共識,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政府相關部門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線上教學的資金投入、考核評價以及外部支持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建設監管與引導機制,明確教學對象、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的線上教學規范,建立各級聯動督查機制。另外,通過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制訂一套全面、科學并符合在線教學特點的師生管理和評價機制。同時,學??蓪⒃诰€教學情況在評優評獎、職稱評定等方面進行考核,在教師工作量上加以體現,起到激勵效果。
教育技術部門通過對網絡流量、承載能力的預先研判,提高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精心選擇或開發合適的云平臺供學校選用,跟進學校在線技術支持方案的制訂,實時監控平臺運行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各類技術問題。要有選擇地對教學設備和網絡條件有限的地區進行定點幫扶,以滿足學生網上學習的基本條件,并且提供多類別、多學段、多學科的簡便得的教育教學資源獲取渠道,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儲備和有效供給。
邀請相關負責人、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對在線教學進行講解和演示等,提供咨詢、輔導、技術支持等服務,并開發中小學教師教材解讀、二次開發等方面的培訓課程。進行片區、市區學校在線教學優秀案例的學習和觀摩,觸發群體影響效應,降低部分教師對在線教學的畏難情緒;鼓勵教師積極嘗試使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探索適合自己的網絡教育模式;學??梢越⒃诰€教學團隊,增進教師對在線教學信息技術的了解和掌握,發揮團隊中各個成員的優勢。
教師需要認識到在線教學的價值與局限,理解國家的政策意圖,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克服職業惰性,轉變觀念,主動提高信息技術素養,提高在線教學能力,探索更結構化、多樣化的在線學習任務設計,提高優質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網絡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加強家校合作,及時了解學生和家長需求,更大程度地將家長融入培養學生的工作中,減輕教師負擔。
教師是在線教學的直接踐行者,通過各項優化措施,提高教師在線教學行為意向,使教師更愿意并更有保障地進行教學,推動“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進一步深化,讓我們共同期待在線教學更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