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玲
(甘肅省積石山縣銀川鄉銀川小學 甘肅臨夏 731707)
有些家長會覺得奇怪,孩子在小學階段明明不會寫作,討厭寫作,但到了初中和高中時,卻越寫越好,好像開了竅一樣。其實,孩子的寫作欲望并不是突然萌發的,只不過在小學階段,他們的興趣還沒有被激發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采用一定的策略來引導他們。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確實有待改進;另一方面也提醒小學教師要善于發現小學生寫作的特點,寓教于樂、循循善誘[1-3]。
小學生大都活潑開朗,喜動不喜靜,要讓他們靜下心來寫一篇文章,他們通常會陷入一些疑問中:我該寫什么?我為什么要寫這些?如果沒有解決這些心里的疑問,學生們只是迫于教師和家長的壓力去寫,就會覺得寫作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是一件不情愿的事情。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內容,基本安排在每一單元課文學習的最后,課本上有明確的寫作要求、寫作題目,教師通過對寫作題目進行講解,然后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分析的是課本上的寫作題目、寫作要求,并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給予一些寫作方向上的啟發和引導,也沒有運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形式來豐富寫作教學內容,學生們只是根據教師要求來完成一件事,體會不到寫作的趣味和意義。
學生寫作的時候沒有內容可寫怎么辦?教師和家長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多讀、多看、多借鑒。廣泛的閱讀當然沒有錯,但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一味模仿,而是為了拓展寫作思路。寫作應該是一種真情實感的抒發,是一種對真善美的記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如果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從深層次啟發學生寫作的意義和價值,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就很難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這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學生們一提筆就是自己看過的課外書籍的范文內容,一開篇就是慣用的寫作技巧,脫離了寫作原本的“原創性”“創新性”。從應試教育的考核上來說,只要作文行文沒有語法錯誤,結構完整,主題鮮明,就會有不錯的分數。但從寫作教學的核心目的上來說,千篇一律的寫作內容和風格,完全展現不出來學生們真正的心理活動,閱讀的人也會覺得沒有個性、索然無味。
學生的寫作內容來自哪里?來自生活。學生們的寫作興趣來自哪里?來自身邊的人和事。作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師,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視角看生活,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中那些平凡小事背后的付出和艱辛,這就回答了學生們為什么要寫作的目的和意義。舉例來說,要寫人物,很多人都會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但寫的時候往往只注重寫人物的外在特征,而忽略了這些人平時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比如寫“我的爸爸”,每天準時接送自己的是好爸爸,每天沒有時間接送自己的也是好爸爸,好爸爸的標準不是只有一個。生活中的爸爸們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壓力,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真實地表述就可以,不用寫一個幻想的爸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自己就會產生反思,接自己放學的同時還幫忙接鄰居的孩子,說明爸爸樂于助人,是個熱心腸的人,接自己回家晚了感到很抱歉,說明爸爸雖然工作辛苦,卻還是很愛我。這些內心深處的反思,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寫作內容,是小學生們呼之欲出的寫作素材。
什么樣的作文會讓教師眼前一亮?就是那些不落俗套,敢于寫出自己獨到見解的文章。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們有時候也很矛盾,一方面想鼓勵學生創新;另一方面又怕學生走偏了道。其實,寫作的原創性和創新性就表現在“與眾不同”,雖然創新的過程中,小學生們可能會有一些偏差、一些失誤,但創新是寫作的靈魂,不該丟掉。面對學生們大膽嘗試的寫作內容、寫作觀點,教師要盡可能多鼓勵少批評,要給學生創造寬容的寫作氛圍。在部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過分強調學生要循規蹈矩,面對學生們寫作中的一點點失誤,都會嚴詞批評,馬上讓學生改正。其實,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也有對生活的思考,也有對事情的態度和觀點。如果教師長期打壓學生的創新思維,會讓學生害怕寫作,不敢寫作。面對小學生們千奇百怪的想法,天馬行空的想象,教師們還是應該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用合適的力度去引導,尊重孩子們的創新表達,鼓勵孩子們大膽寫作。
在語文整體教學中,寫作是重點;在語文綜合考試中,寫作是大題;在學生們漫長的求學道路上,寫作更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核心。小學語文寫作就像是一扇大門,開啟了學生們新的表達方式、個性思維、想象空間,這些重要的學習能力都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學語文寫作教師的工作非常重要,他們是每一個學生語文寫作的啟蒙和導師。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帶領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們快樂寫作、認真寫作、創新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