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睿
(安慶市九一六學校 安徽安慶 246000)
以往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都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效果。體驗式教學法就與其他教學方法不同,是以學生為主體,更加注重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善于運用體驗式教學法,來增加學生體驗渠道、提高學生體驗興趣,提升學生體驗效果,從而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質量不斷提高。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希望學生都能夠參與、融入教學課堂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創設相應的情境便是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融入課堂,在情境中深刻理解與吸收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使教師能夠順利開展課堂教學[1]。
例如,在進行“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節的教學時,因為這節課程主要涉及如何培養學生恰當運用網絡進行交友的意識以及遵守網絡規則的意識,讓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網絡,在上網時學會自我保護,遵守網絡規則。如果教師直接進行教材內容講述,學生無法深刻體會到慎重結交網友、遵守法律規則的重要性,也不會重視隨意結交網友、違背網絡規則所帶來的后果。因此,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情境,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兩個真實的案例,第一個視頻中的主人公因盲目進行網上交友,在不確定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告訴對方自己的家庭信息并借錢給對方,導致家庭信息的泄露以及被騙取金錢。另一個視頻講述的是一位初中生通過網絡傳播一些不實的謠言,警方找到發布謠言者的學校,隨即學校對這名學生進行了通報批評。因為視頻所出現的內容非常貼近生活,所以學生能夠很快融入情境之中,認真觀看。并且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更加明白在網絡世界中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可見,教師若能利用多媒體進行相應的情境創設,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師講述的內容,提升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果。
開展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增加學生的體驗渠道,實現學生之間共同進步,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較為輕松的自主學習環境,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2]。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在教授“關愛他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過哪些來自朋友、老師,甚至是陌生人的關愛,再談一談感受到他人關愛時的心情。因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有些學生會非常積極進行討論,從而帶動同組的其他學生,使得全體同學都參與到熱烈的討論中,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十分活躍。在小組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請學生來談一談感受和想法,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受到別人的關愛是非常令人感動且幸福的事情,也就開始明白作為一位優秀的公民,在生活中也要常常關愛他人,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由此可見,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想要增加學生的體驗渠道,開展合作學習是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式的體驗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課堂的學習時間比較有限,若是教師可以布置課后實踐的任務,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體驗效果。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可以在教學課堂中進行體驗式教學,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實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
例如,在講解“法不可違”這課的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實踐。在把課本基礎的知識講解完之后,教師便向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絡、新聞等渠道,記錄下發生在身邊的違法事件或是同齡人的違法行為,并把這些違法現象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最后違法者承擔的后果整理成文字資料。因為課后實踐任務的自主性比較強,所以學生們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小組實踐。等到課堂教學時,教師便可以請每個小組來展示實踐的結果,通過學生的表達,教師會發現學生通過課后實踐,了解到違背法律的嚴重性,從而明白必須遵守法律。由此可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實踐,能夠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的真實案例中深刻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有利于學生把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牢記心中。
初中生的道德與思想正處于成型時期,在這期間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就非常關鍵,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積極進行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更好地吸收道德與法治知識,使其綜合素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