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荔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西塘實驗小學 江蘇昆山 215400)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學家兼心理學家托尼·巴贊首次提出。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思維地圖等,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它依據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發展的規律,調動學生左右腦的整體思維,激發大腦潛能,它能引發學生思維的所想性,融入圖片、符號、線段和數字等。在高年級階段,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有利于把閱讀內容“地圖化”,學生通過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展思維,實現個性化閱讀[1-2]。
思維導圖它以人的全部大腦為藍本,激發學生的語言、空間構造、行為、創新等方面的潛能。它遵循的原則是簡潔性、開放性、濃縮性,易于被大腦接收,便于學生長時間地記憶。它能高度提煉濃縮,幫助學生提取重點,在復雜的記敘文中的事件中,找出中心點,按照中心點分列出若干個小支。隨著知識的擴展,分支再細分,學生通過發散思維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在小學記敘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對事情發展的整合、歸納的能力,幫助學生識記重難點,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動手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質疑、思考、重組知識的能力得到提升,逐漸形成一種發散思維學習模式。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學習記敘文前,整體感知課文,清晰明了掌握事情發展的經過是預習的重點。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預習基礎,在預習字詞的基礎上,能運用上思維導圖無形中給學生的學習插上了有力翅膀。思維導圖形象直觀,它能讓學生的預習內容可視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思維導圖。在預習《竹節人》這課時,學生圍繞竹節人寫出了制作竹節人、玩竹節人、老師沒收竹節人等關鍵信息,為課堂上分析文本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上,教師查看學生預習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準確把握學生的閱讀思路,及時發現學生預習的難點并給予指導,學生逐步完善框架結構,大大提高上課效率。
教師在講解閱讀材料時,適時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事情起因、經過、人物之間的關系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學會濃縮閱讀材料。把這種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課內閱讀理解能力,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記敘文有其特定的順序,有的是幾個事件串聯在一起。如何讓學生把握住其中的重難點,抓住關鍵事件、重點詞語是記敘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在課堂上,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很快找到重點,學生的思維得以激發。思維導圖的即時性和發散性特點,為更好地突破重難點提供支撐。
《竹節人》一課是著名作家范錫林寫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寫童年有關竹節人的趣事,表現了自己回憶童年游戲的樂趣。在學生預習后,課上我們進行嘗試邊講解邊繪制思維導圖“斗竹節人”這一部分。請同學們瀏覽課文8~19 節,思考哪些地方感受到斗竹節人的有趣?學生很快找到對打竹節人,給竹節人取名號,發明新型竹節人,課間玩得著迷等,其中這些有趣的事又體現在各種生動形象的詞語上,例如“不知疲倦”“神氣”“別出心裁”“跺腳拍手”“神氣”等。當學生找到這些關鍵詞,并進行繪制時,對斗竹節人這段描寫會更清楚,邊讀邊想象其中的畫面。在學習制作竹節人這部分,找出“腦袋”“身軀”“手臂”“四肢”,再具體寫出相對應的材料。復雜的制作過程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層層深入呈現出來,學生一目了然。課堂上,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領學生思考,提取主要關鍵信息,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主體性。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補充添加,在發散思維中享受閱讀,積極與文本對話,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一起討論,互相展示成果。
記敘文清晰的脈絡結構通過思維導圖形象展現在面前。在閱讀教學中,借助思維導圖,有助于突破重難點,加深學生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課后及時鞏固很關鍵。在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把握重難點,在課后運用思維導圖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如第二單元的課文都是記敘文,以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學生學完本單元課文后,對其中的一些關鍵人物和事件有所淡忘。這時候,思維導圖就能起到整合知識,構建完整知識框架的作用。學生繪制出的思維導圖,直觀清楚,當再回憶此類文章時,根據思維導圖上的關鍵字詞和“分支”上的知識點,就能很快回憶復述起大概內容。課后繪制思維導圖,既是對課堂所學的鞏固提升,也是為了以后高效復習,重溫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空間感,可謂一舉兩得。例如學生閱讀《狼牙山五壯士》時畫了思維導圖。讀完故事后,對其中發生的故事還能記得多少?當學生在思維導圖上寫清“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等信息時,再鞏固時,事情的發展脈絡得到強化記憶,遇到想不起的知識點可以看思維導圖鞏固。學生的課后復習效果得到進一步增強。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教師引領學生創造性學習,每位同學在運用思維導圖時不拘泥于一種形式,都能繪制自己的個性思維導圖。
總之,在核心素養下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思維導圖是適合記敘文閱讀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中提高了閱讀分析能力,加強了自主合作探究;課后及時鞏固,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在以后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逐漸完善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流程,挖掘學生自身潛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