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美杰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第五小學 山東濱州 256600)
語文課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門課程,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改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全面地培養小學生閱讀、寫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全方位的發展。閱讀是學生進行寫作和交流的基礎,所以老師要積極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做好準備[1-3]。
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對教育改革的進行有一定的影響,受之前教學方式的影響,部分老師仍然以學生的成績為主要參考依據,而且堅持以自己作為教學的主導,對新課改提出的教學方式難以接受,所以就導致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無法順利地進行;有的老師已經意識到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自己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卻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效果。比如教師留給學生很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進行閱讀,但小學生可能會因為自由的氛圍而不能保持對閱讀的專注度,從而在浪費了時間的同時又不能讓閱讀能力提高。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很多老師往往會選擇課本上的文章或者練習冊上的文章或文段作為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并將其作為講解的對象。但是這些文章學生已經閱讀過一次或者數次,將它們作為閱讀教學的材料再次進行閱讀時,學會對這些文字感到厭倦,從而不能對閱讀產生興趣,這也非常不利于閱讀教學的良好發展。
想要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老師就要對自身的教學觀念作出相應的改變。首先,老師要改變自己在教學中的“領導”地位,并重視學生在教學中所處的位置。比如在講解課文《將相和》時,老師讓學生先通過認真的閱讀,了解文章所寫的具體內容,然后提出和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最后再讓學生們對問題作出回答,不同的學生的想法是不同的,所以得到的答案也不同,老師再針對這些答案為學生進行分析,哪些答案是正確的,哪些答案是不正確的。通過這樣的教學觀念,就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思想的重要性,從而引起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
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增加對多媒體的使用,而且老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相關軟件用視頻或者圖片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好的了解。比如在講解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的作品《元日》時,老師根據詩中描寫的情景找到一些合適的圖片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合適的圖片,然后將詩句放到相應的圖片當中,讓學生結合著畫面對這首詩進行閱讀和欣賞,從對圖片的觀察來加深對該詩的記憶和理解。這樣富有畫面感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從而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能有更多的收獲。
對于小學生的語文水平來說,課本里的語文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師要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選擇一些合適的課外讀物(或者老師幫助學生選擇)來進行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一些隨筆來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課外的讀物對學生的吸引力往往比課本的內容更大,而且閱讀課外書籍還能增長學生的見識和豐富學生的情感。閱讀課外書籍是語文教學在課堂時間之外的延伸和拓展,它可以讓學生的語文文化積累更加充實,也可以讓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讓學生在面對新的問題時可以更快地針對問題進行學習,也可以更快地作出解答。比如學生通過閱讀一些我國著名的民間故事,就可以了解到中華文化的輝煌。里邊的每一個小故事也都會讓學生有很多收獲,閱讀《精衛填海》就會被精衛鳥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閱讀《寶蓮燈》就會明白親情、愛情和友情的力量以及它的重要性,閱讀《大禹治水》就會明白為何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會明白鍥而不舍、自強不息的精神對于學習起到的作用,從而明白我國的發展是離不開有這些精神的廣大人民的。
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老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對于語文水平的提高有幫助,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閱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老師首先要從思想上對其加以重視,也就是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將學生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然后再運用一些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喜歡閱讀、善于閱讀,讓學生利用閱讀來使自己的語文水平有明顯的提升,也為以后的學習生涯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