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芳
(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蘇州灣校區 江蘇蘇州 215000)
國內特級教師管建剛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課”。在筆者看來,“指向寫作”亦是“表達本位”的一種形式,他們的理念是相吻合的。管老師的“指向寫作”,首先是“閱讀”,其次是“指向寫作”,它是通過“閱讀”來培育學生養成一種“文章怎么寫”的語文專業閱讀思維。
“表達本位”,主要以閱讀教學為基礎和條件,以“指向寫作”為目標和航向,培育學生另一種閱讀思維——“文章怎么寫”的語文專業閱讀思維。其核心在于引領學生參照文本,明了如何有效寫作,然后形成寫作點的架構。
表達本位的閱讀思維,是閱讀教學的一種專業化和體系化,適應新部編本的編寫理念。溫儒敏老師強調,要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能力,要將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進行有效教學。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體現自身的專業區分性。表達本位的閱讀教學,更適合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于自身閱讀能力養成的關鍵期,需要教師有方法地進行系統的閱讀指導,以完成學生閱讀能力的自身建設。
課程建設需要有效的課前準備。理論上需認識閱讀本身的自然、社會、專業屬性,了解三種屬性之間的不同。
認識自然屬性,有助于理解和體會文本的含義。如五年級的《在大海中永生》一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大海的自然屬性——一望無垠,海納百川,胸懷寬廣,然后將之放大到特定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研究,將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進行有效集合。
自然屬性是第一個層次,第二是進行社會屬性的準備。《在大海中永生》要進一步感悟文本的中心,要使學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達到“人”與“文”的情感相通。就第三種專業化屬性而言,主要是研究文本的表達特點,發現文本的寫作技巧。《在大海中永生》要關注作者使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如“骨灰撒大海,鮮花送偉人”是一個對偶句,四個“也許”用了排比手法,“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是一個擬人句……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這些修辭的表達效果,感受字里行間洋溢的濃濃深情。三類目標完成后,還可以根據表達本位的課堂目標進行不同形式的寫作訓練。
總之,具體教學之前,我們要充分解讀教材,做好多角度、多方面,且有針對性的準備。有效的課程計劃,為后期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基本材料與思路支撐。
課程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的基本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基本內容主要是生字、生詞的認識與理解,文本概要的梳理等。基礎梳理完之后,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進行《三亞落日》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三亞落日的相關視頻。然后,讓學生們以《三亞落日》為題進行自身概念上的寫作,將在視頻中看到的落日美景寫成作文,然后師生進行習作成果的分析與討論。
第二課時,教師拿出范文,與學生一起分析范文描寫運用的實際情況。如有學生用比喻的方法描寫落日的狀態,有學生運用擬人的方法,也有學生運用想象的方法進行相應的描寫……這些寫作手法可以羅列出來,與課文所使用的寫作手法進行比較,大家會發現課文中的寫作手法更加純熟而且復合型手法更多,文章讀起來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具有畫面感。
一番交流之后,讓學生將自己寫的文章與課文進行對照。當然,此時教師也要根據自己的備課情況,適當進行引導與點撥,讓學生在了解文本寫作手法的基礎上活學活用一些基本的語言表達手法。總之,教學過程中,沒有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文本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先寫后學,先議后改”的反向學習模式,讓學生邊學習邊發現自身習作的不足,然后深刻理解文本內涵。
課程教學完成,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后總結。總結的關鍵在于有效類比,學生的習作與文本比照,此刻的文本與之前的文本進行比照,在這樣的類比中再鼓勵學生自我總結與分析。甚至可以進行單元類比,將每一單元中同類型的課文梳理出來,進行分析比照,發現其中的寫作規律以及寫作效果建設。
拿蘇教版高年級的寫人文章來說,可以引導學生將《三顧茅廬》《黃河的主人》《林沖棒打洪教頭》《最后的姿勢》等課文拿出來比對思考。分別用了什么手法寫人?有什么共同點?關于如何寫人,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其實,寫好人物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人物的特點往往藏在語言、動作里,對比的手法會讓人物性格更突出,還可以將對人物的情感寄托于某種事物中……
自我比照,讓學生學習的自身意識與作者意識進行了更好的契合。因此,它能促進學生對文本寫作手法的有效掌握,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專業化閱讀水平。
表達本位下的閱讀教學,通過筆者的觀察,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自身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升。一次,筆者拿課外閱讀《范進中舉》的選段來檢驗學生的語文專業閱讀能力,基本所有的學生都認識到文本用了整體諷刺的手法。對小學生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基本閱讀能力足以應對理解性的自主閱讀。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文章怎么寫”的語文專業閱讀思維。
表達本位的反向教學模式,表面上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給了學生,事實上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挑戰。在表達本位的視角下挖掘文本,解讀文本,考驗的是教師自身的語文知識水平;教學過程中,將自身知識儲備和課前方案進行動態建設,考驗的是教師的組織能力;還有就是教學能力的建設,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指導;同時又提升了教師教學的適應性,小學生心理多變,需要根據小學生的不同狀態進行動態教學,才能促進語文教學有效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表達本位下的閱讀教學進行研究,認為其策略應該在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后綜合使用,并且采用講授、類比、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法,在充分理解文本內涵的基礎上,挖掘文本的主要寫作方法,并指導學生學以致用,以提升學生專業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