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猛
(寧夏青銅峽市第一中學 寧夏 751600)
高中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定理和公式內容,要想提升學生對于定理及公式的掌握程度和應用水平,教師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了解公式和定理的形成過程和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高中數學知識結構較為復雜,學生如果還是機械性的進行學習,就會限制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所以,只有加強學生對于定理及公式的理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復雜的知識。
高中數學知識擴展性較強,一樣的定理和公式,如果使用條件不同就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進行相應的變換。以往學生在學習和記憶中要記住不同應用條件下的公式變形,這就讓學生的壓力較大,容易出現忘記或混淆的情況。但是學生全面理解公式后再記憶就變得簡單,通過掌握公式的變形規則和應用條件,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
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公式以及定理時,可以進一步明確知識點間的關系,進而加強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整體性觀念,這樣在數學學習中就可以整合不同部分的知識,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高中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識,對于較為抽象的知識,學生因為抽象思維較弱,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較大難度,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而加深學生對于定理以及公式的理解,就能夠讓他們通過直觀的數字認識抽象的知識,促進他們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創設提問情境時,要注意導入環節,導入的效果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之后的教學效果[1]。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需要堅持對教學方式和情景進行優化和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橢圓”有關知識時,教師就要將教學內容和生活進行結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可以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習的距離,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入,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認識橢圓形嗎?你們知道橢圓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嗎?”,利用問題進行教學內容的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教師可以引入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知道圓周率、橢圓長半軸長、短半軸長相乘就可以計算出橢圓的面積。橢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中雖然沒有橢圓周率,但是公式確是在其基礎上推演得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將枯燥、邏輯性強的知識進行聯系,并且和學生的生活進行結合,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新課改不斷深化,其強調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全面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中的主體,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全面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要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實,就需要保證教學的實效性[2]。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和加強基礎內容講解,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教學水平。比如,在學習“解析幾何”有關內容時,教師就要先講解雙曲線的有關概念,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后,再提升教學的深度,選擇兩位學生分別解析兩條不同的雙曲線,引導他們解析出兩條雙曲線的焦點。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當前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在快速的發展,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有效的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通過不同的形式創設教學情境,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現和解決,進而學會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啟發他們的數學思維。但是很多學生雖然清楚教師提出的問題,卻無法在思維中構建知識的基本框架,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比如,在學習“周期函數”時,因為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的理解和難度存在較大難度,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函數知識直觀具體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周期基本含義,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所以,要提升公式和定理教學的效果,教師就要注重運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降低學生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確保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基礎內容教學的重要性,在定理和公式教學中,要讓學生全面的理解定理和公式,為學生的靈活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需要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