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江水英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榮新小學校 四川榮縣 643100)
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領悟教材知識間的思維邏輯關系。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小學生學習效果,是目前教師面對的困境。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五年級學生經過前期文化知識學習,雖然可以獨立學習數學知識,但是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仍然有待發展。數學課堂中,部分教師采用說教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教育,將課本信息直接分享傳授給學生,忽略學生自主學習,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無法實現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課堂教學中,需要轉變教學手段,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并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課堂活動中,為學生創建直觀、具體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認真探究學習,鼓勵其分析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借此提升自身思維能力,養成好的學習習慣[1]。該教學方法的運用的優勢,就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使學生保持數學學習興趣,并將此轉化成好好學習的動力。
以《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這部分知識學習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小數乘數法與加減法內容,該知識點教學的目的就是鞏固學生前期學習的分散知識,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課堂教學中,將混合運算規則與方法進行總結,使學生對此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將前期學習分散知識總結在一起。基礎知識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真實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情景中的問題,以此達到思維培養的教育目標。教師: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回去超市購買一些物品,包括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等,你們知道一個超市每個月的具體收入是怎樣的嗎?假設,一個超市在5月份,一共盈利10萬元;7月份盈利13.2萬元.已知七月份的增長率比六月份多了10%,那么你知道5月份的增長率是多少嗎?當學生聽到這一問題時,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思考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運用正確的計算方法進行演算,確定最終的公式與答案。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將學習過程變得直觀具體,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育中,需要教師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探究更加深入的內容。問題啟發教學方法在課堂活動中運用,調動學生對未知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在調查學習中養成積極學習情感,無形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為思維能力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2]。運用該方法教學時,需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思考來完成基礎知識學習,已達到熟練運用的目標。
進行《多邊形面積計算》知識教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拼接圖形,如兩個三角形拼接成的平行四邊形,兩個等腰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接成的平行四邊形等等,并對學生提出問題:視頻中的圖案有什么特點?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計算出視頻中圖形的面積?確定學習問題后,則引導學生自由討論,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對此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將思考過程與學習過程表達出來。這時教師不要評價學生學習的對與錯,而是引出課本知識,將計算多邊形面積的技巧與方法傳授出來,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反思自身學習討論情況,借此強化學習思維,提升學習質量。
合作學習,是開發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該教學方法的運用,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提升學生課本知識學習效果。利用此方法進行教育工作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人數、學生能力與綜合素質都是均等的,以此保證課堂活動的公平性,避免因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而出現學習不熱情的情況[3]。合作學習中,根據教材內容與課本知識,設計一些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基礎知識學習。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對知識理解會更加深刻。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該知識點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掌握兩個幾何體結構與特征,也是學好幾何體知識的基礎。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制作兩個幾何體,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總結兩個幾何體的特征。每個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同,對制作方法與圖形認識上也存在一些差異,在合作交流中,可以對其他同學形成思維上的啟發,提升動手操作能力與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提升理論知識學習效果,夯實學習基礎。通過情景教學、合作學習與問題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并主動探究課本信息,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使素質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