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梅 丁文娟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榮新小學校 四川榮縣 643100)
五年級數學復習課堂教學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養十分是重要,促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為接下來文化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如何利用復習課,激發學生反思意識,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困境,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五年級數學復習活動中,加強對教材內容的運用,通過學生常見的錯誤,引導其對自身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思考學習中的不足與問題,并不斷的完善學習行為,以此培養學生自我反思意識。學生自我反思意識,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教師的指導輔助形成。復習活動中,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培養學生自我反思意識,提升學生學習反思能力。第一,激發學生檢查意識。復習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設計一些數學應用題或者其他類型的計算題,當學生解題后,則明確要求其自我檢查,對解題思路與解題過程等進行全方面的檢查,以此保證解題的正確性與準確性,培養學生檢查意識。第二,運用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總結意識。所謂的總結意識,就是對學習過的知識、解題中出現的方法、學習經驗等信息的總結歸納。學習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通過學生自我獲取知識、吸收消化與總結歸納完成基礎知識學習,以此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當某一章節復習活動結束后,在課堂上留出五分鐘的時間,由教師與學生一同總結,查缺補漏,更好的完成復習活動[1]。第三,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數學知識與其他課程內容相比,邏輯性與思維性較強,同一問題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解題方法。數學思維培養,可以激發學生解題意識,使其掌握最優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例如,復習分數加減內容時,教師可以分為三步驟進行該知識點的復習教育工作。第一,梳理基礎知識。課堂上利用樹狀圖或者表格的方式將分數加減計算方法呈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第二,設計復習問題,強化對基礎知識印象同時,提升學生分數學習效果。如5/3+7/6、1/2+1/3、1/2-1/3、1/2+3/4-3/10、2/9+5/6+1/3等,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第三,反思與總結。這一環節需要學生對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反思,尋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將此記錄下來,避免相同問題再次出現。總結的環節,則是對學習過程、復習內容等進行總結歸納,明確學習中不足與優勢,保持好的,改正不足,以此提升學習有效性。
復習課中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靈活運用知識。通過對小學五年級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都缺乏自我反思意識,在反思的過程中不知道應該從何入手,如何解決自身的問題。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反思方法,不知道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真正的反思。因此,教師需要教授學生一些反思方法,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提升復習教學效果。首先,課前反思[2]。預習是課前反思的重要載體,也是幫助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手段。復習活動開始前,將重點難點提前布置給學生,由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預習,并集合前期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分析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在課堂復習中解決問題,實現高效復習。其次,課堂上反思。教學活動中,需要引導學生對復習內容,相關知識等進行綜合的分析,了解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并構建完整知識結構。最后,課后反思。復習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數學練習題作為學生課后反思的載體,引導學生在解題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數學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工作效果。
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在習慣的影響下,健康成長,并因此形成更好的品質與能力。復習教學中,要求學生建立錯題本,引導學生將錯題寫下來,并將錯誤的地方與改正方法進行詳細說明,為后續總結評價做好準備工作[3]。錯題本的建立,促使學生總結歸納意識形成,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習慣,實現反思習慣培養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通過對他人課堂回答的聆聽,及時發現問題,并借此反思自身的學習情況,是否有同樣的問題或者不足,以此提升反思能力。復習活動中,需要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監督管理,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的問題,同時能夠提升復習教育效果,提升教學水平,有利于教育工作穩定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育中,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培養學生反思意識與反思能力,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課堂活動中,教會學生反思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感受學習快樂,并借此提升自身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