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才 劉少群 莫邦益 湯松
摘要:茶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是在品種優良、環境適宜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綜合運用肥、水、剪、采、促、控等措施,以調節茶樹各生育時期的生理活動,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關鍵詞:茶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茶葉的發源地和原產國,其中廣東清遠筆架山就有著悠久的種茶制茶歷史。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茶葉產業越來越受到各個地區大眾的重視,現如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如今清遠很多茶農、茶園的茶樹栽培技術仍相對落后,茶園管理較為粗獷,亟需改進和提升。
1清遠筆架山茶區種植現狀
縱觀清遠市多年的氣候變化趨勢,可以發現清遠市主要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該氣候的主要特點就是全年平均氣溫較高,冬季較暖夏季較熱,年平均氣溫可以達到22℃左右,同時年平均降水量較大,適宜茶葉的生長。清遠市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明顯,加之筆架山的優越地理環境,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為茶葉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根據筆架山茶葉產業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筆架山的茶葉產業規模已經達到年產量200t,其種植面積也達到了466.67hm2。目前筆架山茶葉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借助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地理環境,茶產業的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其茶產品的品種仍在不斷地豐富中,除此之外,茶產業的加工方式也在不斷革新。可以說,目前當地的支柱產業就是茶產業。
2加強茶樹高產優質的措施
2.1選擇合適的土壤,科學建園
影響茶葉生長有多個方面,其中土壤的影響因素較大,其厚度、酸堿度、通透性、土質疏松度以及有機物含量是幾個衡量土壤的特性指標。經研究發現,筆架山的土壤狀況良好,土壤有機物含量較高,達到了2.35%,其中有效磷、堿解氮、速效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835%、9.81%、3.51 7%,同時土壤平均pH值也達到了茶葉生長的適宜酸堿度,為4.77。綜合筆架山的土壤質量和自然環境來看,筆架山是一處優良的茶葉種植基地。在確定了土壤條件后,還需要對種植園區作出合理的規劃,在這其中要做到科學建園。科學建園是要符合現代化的種植要求,為園區的高效生產和長期的發展打下基礎。根據不同的地勢環境要設置不同的種植方式,如坡度在20°~25°的坡地,應將茶園設置為不小于1.6m的窄幅梯田;坡度在10°-20°的坡地,應將茶園設置為等寬幅梯層或高條植茶園,坡度在1 0°以下的平地,應將茶園設置為直行茶園。在設置梯田時應注意要保持內低外高,種植時應雙株雙行種植,同時要設置2道寬、深為50~60cm,且相距1.5m的種植溝,開溝時要保證表土全部回填溝,以此提供茶葉最佳生長環境。
2.2土壤的培肥
茶葉的生長與土壤肥力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反復地種植同一種作物會使得土壤的肥力急劇下降,所以對于茶葉產業來說,土壤的培肥便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土壤培肥簡單來說就是提高肥力,提高土壤活性和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針對茶葉種植來說,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栽培手段,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茶葉的種植效果。其中主要方法如土壤熟化,可以提高活土層的厚度;土壤疏松和施有機肥,可以增加有機物含量。另外,還要保證肥料的質量,必須要是符合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要求的肥料,目前廣泛使用的肥料有微生物肥料、有機復合肥、礦質肥料、農家肥料等,無機氮和有機氮的適宜比例為1:1。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采摘工作開展前的20d進行葉面施肥,在30d前進行最后一次施肥。
2.3選擇優良品種,合理密植
品種創新是茶葉品質的基礎,需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首先,可以利用本地優良品種,開發多種優質產品,豐富和擴大產品結構;其次,可以引進和選育優良品種,挖掘具有特色的品種資源,做好種質創新;最后,可以引進花色品種,以豐富茶園色彩,美化茶園。
優良的茶葉品種不僅可以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還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例如減少蟲害的損失和病害的損失,其中茶多酚含量高和角質層厚的品種的抗蟲病能力較強。同時還可以采用雙株雙行的種植方式來提高種植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雙株雙行的種植要點是種植成品字形,同時要保持穴間距為30cm。移栽時先將苗根用泥漿蘸根再分級放入穴中,保持根系舒展,距底肥要超過10cm,同時要使得莖基距離土表約3cm,然后澆足定根水,在根部周圍撒上細土。種植完畢后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同時要及時齊苗補苗,以保證茶苗的成活率。
2.4合理修剪
茶葉主要的經濟產出來自于茶葉的蓬面,故在種植時,通過合理的修剪讓其長有茂密的枝干和較為龐大的樹冠能夠有效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益。一般來說,保持其樹冠幅在120~140cm、樹高在70~90cm時為合適的茶樹體型,合理修剪不僅有助于采摘,而且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茶樹的有效產出。
2.4.1幼年樹修剪。幼年茶樹的修剪分3次完成。第1次是當茶樹莖粗超過0.3cm、苗高25~30cm、有1~2個分枝時剪去主枝;第2次修剪是在茶苗高35~40cm時,在第1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10~15cm修剪,修剪時注意留外向芽或枝;第3次是在第2次修剪1年后進行,修剪高度是在第2次剪口的基礎上再提高10cm,目的是促進高產采摘面的形成,可按高度要求平剪。
2.4.2成年樹修剪。對于投產的成年茶樹,也要進行輕修剪或重修剪。輕修剪一般每年或隔年采茶季結束后于11~12月進行,高度在上一年剪口的基礎上再提高3~5cm。重修剪是茶樹經幾年的輕修剪后,分枝過于密集而細弱、產量和質量下降時進行,一般3~5年進行1次,方法是剪去樹冠上綠葉層的1/2,約10~15cm,剪后要重施基肥,使樹冠得到快速復壯。
2.5春、夏茶優質增產的措施
提高茶葉產量是茶農增產增收的重要保證。
2.5.1春茶增產的措施。在秋冬季節需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促進茶葉早發多發;做到科學留采,春季可多采,夏末秋初需留葉采摘,以保持春梢上葉片最強的光合能力;早停采封園,以保持第2年春季茶樹的發芽能力;改變修剪方式,春茶后或秋末可采取輕修剪措施;根據環境,提早耕作,促進春茶早發;采用茶園鋪地膜及行間鋪草覆蓋技術;控制茶樹生殖生長,促進其營養生長。
2.5.2提高夏茶品質技術措施。應用有效的外源信號物質刺激夏季生長的茶樹,誘導茶樹芳香物質的形成與積累;采取調控茶樹碳氮代謝生理過程的技術,通過適度遮蔭、灌溉及使用不同種類的肥料和微量元素促進氮代謝,抑制碳代謝;若有條件可選用適當的人工光照對烏龍茶、紅茶和綠茶增香降澀的技術;可在茶葉加工過程中添加外源酶提高芳香物質的含量。
3結語
茶葉種植在我國已有千年的歷史,而茶葉也成為了全球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為了迎合日漸提高的居民生活需求,優質的筆架山茶一直都備受本地居民的青睞。從茶園的建設、土壤的培肥、茶樹品種的選擇等方面論述筆架山茶葉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隨著先進技術的落實及不斷更新,清遠筆架山的茶葉品質必然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收稿: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