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各種現代化手段被有效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環境卻越來越差,酸雨、霧霾等環境問題正在成為城市中的常見現象。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應采取有效的污染預防措施,但是當前我國森林資源質量并不統一,森林資源建設工作的發展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約,因此,對森林結構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不斷改進和優化。
關鍵詞:造林質量管理;林業生產:重要性
大規模植樹造林能有效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促進森林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產生巨大影響。然而,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土地質量和經濟環境不同,全面開展綠化工作十分困難,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綠化質量管理。結合工作經驗和思考,深入探討了造林質量管理在林業生產中的重要性。
1營造林的重要意義
1.1保護環境,降低噪音污染
樹木可以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有效吸收空氣中的灰塵,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有效改善自然環境,凈化環境,保護環境。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各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嚴重的噪聲污染和環境污染,同時工廠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這些污染破壞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營造大面積的森林能有效降低噪音污染,凈化空氣,對人們的健康生活和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1.2保護水土資源,防止土地沙漠化
由于植被遭到大規模破壞,人們不知道保護植物,砍伐樹木,直接暴露土地,使水土流失更加嚴重,如果出現暴雨,可能會導致滑坡等自然災害。與此同時,森林資源的大量砍伐和植被面積的急劇減少,導致土地荒漠化,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營造林業,可以有效地保護土地資源,穩定斜坡土壤,控制沉積物溢出,有效地減少雨水沖刷對土地的腐蝕,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3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經濟增長
營造大面積的林業不僅保護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而且有效地促進了經濟增長。更多的品種參與了森林的創造,不僅可以種植普通的樹木,還可以種植具有高經濟效益的果樹,以增加經濟收入。此外,增加經濟收入可以進一步發展林業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確保林業穩定發展。
2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
2.1作業設計、自查驗收不規范
通過對森林資源建設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有效解決。因為未對相關工作引起足夠重視,僅僅將森林資源建設工作作為政策執行和項目驗收的形式,并未制定完整工作計劃,也沒有開展相應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工作。除此之外,還應該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調查。森林建設工作未經過前期準備和設計,就開展實際工作,會造成無法充分發揮操作設計效用的結果,操作設計過于形式化。同時,在森林資源建設工作完成后,未進行合理的自我驗收。相關管理部門在項目查驗時具有選擇性,沒有對所有項目進行自查驗收,并且沒有開展項目開展的備案和運營設計工作。因此,不能將自查驗收工作落到實處,直接導致林業工程造林質量差。
2.2幼林撫育工作存在缺失,上報數據虛假
只要開展種植工作,若是未對幼苗撫育工作引起重視,相關人員在撫育幼苗工作時不夠精細,就會降低幼苗的成活率,甚至會導致幼苗成長過程中發生各種病蟲害問題,對森林建設工程的健康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除此之外,在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林場質量也會受到影響。而且,相關統計報告數據存在虛假情況,也許會對近幾年我國林業工程的穩定健康發展造成較為深遠的影響,因為,在森林工程建設過程中,在數據報告統計工作中報告內容重復、數據虛假、統計錯誤等問題時有發生。
3提高林業造林質量的有效措施
3.1強化造林過程的管理
在我國林業工程發展過程中,提高幼林栽培工作中的控制和管理力度,是對造林質量進行優化的重要方法。在苗木種植后對其實施綜合的管理、保護和監測工作,可以將苗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自然災害發生率降到最低。為了有效提高造林質量,為森林資源建設提供高質量種苗,應該嚴格把控苗木的培育技術,嚴格把控造林種苗質量,確保其符合各項種苗標準。在林業工程發展過程中應始終堅持“適地適樹”的種植原則,對引進的小規模種苗進行精心管護。應用于森林工程建設中的苗木一定要具有《苗木質量證》《檢疫證》《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以及《種子標簽》,并在苗木驗收工作中嚴格執行“四證一簽”標準。
3.2完善林業工程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
對林業工程建設的各項制度進行完善,保證森林種植中設計、規劃的科學性。在開展林業種植工作前,首先應對當地的地理位置、地質條件、水源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進行考察,并針對性地進行合理設計和規劃,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科學的種植方案、成熟的林業體系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對森林的樹種結構進行優化,對森林防火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為我國林業質量的控制提供基礎保障。
3.3加強苗木培育技術的控制
苗木是整個森林資源建設維護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森林生態資源建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苗木質量的影響。因此,嚴格控制種苗質量是整個林業建設中的必然事項,只有加強這一環節的管理,才能保證種苗繁育質量。不可忽略新品種開發工作,在培育優質苗木工作中,苗木質量優化可以通過先進技術來實現,森林生態資源的利用應注意合理性與科學性。一定要嚴格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制度來制定苗木撫育工作的制度,并嚴格管控執行情況,確保為林業工程建設提供高質量種苗,不斷提高種苗培育技術水平,降低種苗病蟲害發生率。通過科學方法,改良種苗品種,不斷提高幼苗和種子的質量,嚴格把控質量檢查,以確保幼苗質量符合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
3.4提高林業規劃的有效性、科學性
從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為了對我國森林工程質量進行提高,工程總體規劃一定要具備較強的科學性。只有保持總體發展遠景,全面分析森林工程發展、管理現狀,才可以有效避免在日后發展中產生各種不必要的問題和糾紛。如在森林資源建設過程中資金的投入與產出是否成正比,經濟效益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目標等。在森林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自然經濟規則和發展規律,堅持實現生態平衡建設和發展理念,增強土地資源利用率,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林業工程建設應遵循適地適樹的種植原則,科學選擇林木種植品種和地域,加強植被建設,凡是實施的工作均需進行及時的質量評估和驗收,不斷提高林業森林種植經營的生長質量和成活率。
4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對當地林業生產起到促進作用,增加農民經濟收益。為了更好地實現各項目標,必須提高發展中企業質量控制的有效性。在林業工程建設工作中,一定要對林業工程設計進行不斷優化,加強種苗培育,確保生態環境健康持續發展。
(收稿:2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