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浩鋼 劉雪梅


摘要:簡述無錫園林的發展與其特點,并以無錫市的寄暢園和城中公園為例介紹無錫的園林。其中寄暢園是較為典型的中國江南古典園林,而城中公園則是近代公園首個自建的城市公園,通過分析設計手法和2個時期園林的特點得出其共同點與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特殊性,并敘述無錫園林和現代園林中的變化。結合無錫現代景觀園林設計趨勢總結園林設計必要之處。
關鍵詞:無錫園林;寄暢園;城中公園
1無錫園林的發展簡述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其發展受到了吳文化、江南人文以及當地自然的影響。尤其是被吳文化所熏陶的無錫作為太湖明珠、魚米之鄉被人熟知。無錫的古典園林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形式小巧精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寄暢園以及惠山寺園林等。發展至近代,無錫新建園林慢慢汲取了西方現代園林的特點,設計了多個城市公園,其中城中公園是中國首批自己建造的城市公園。到現代,無錫在城市綠地設計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就,其大力發展旅游業、興建風景區景觀和旅游度假區,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圈的各個小鎮旅游區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靈山勝境、靈山旅游度假區以及拈花灣等。
2無錫寄暢園與城中公園簡介
2.1寄暢園簡介
無錫寄暢園位于無錫惠山旅游景區錫惠公園內,現為無錫著名的一處旅游景點,周邊還有惠山寺和惠山古鎮。寄暢園始建于明朝,原歸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辟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死后,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園改屬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耀。秦耀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回無錫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筑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白明朝起中國古典園林發展邁入了成熟期,園林作品也把中國傳統園林建造發展到了完全成熟的境地,更多展現了造園者精神。寄暢園以山池為中心,引天下二泉之水流入園中,園中置石造景、綠樹成蔭、竹影婆娑。園內面積不大,游覽道路曲徑通幽,內有一處主體水域錦匯漪,有較多長廊連通各個區域。整體展現了中國古典園林自然美的特點,通過造園手法把自然的景觀再現到園中,在地形的選擇上也運用了借景手法,考慮到了借用惠山作為背景,營造趨于真實的山林之感。
2.2無錫城中公園簡介
無錫城中公園始建于1906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出現的由民眾集資建造的城市公園。在其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歷經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其作為城市園林的功能日益完善。現位于無錫市商業中心地段與崇安寺步行街相連,周邊多為大型的百貨商場,人流較大,經過多次改造,現在已是無錫市的中心公園以及商業步行街之一。城中公園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歷史紀念性,城中公園在無錫革命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城中人氣聚集的活動場所,城中公園見證了近百年來無錫發展的歷史滄桑,并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歷史遺跡。
無錫城中公園發展到21世紀初期,是無錫市市區游人聚集最為熱鬧的市區公園,外側相對開放式的設計與周邊商業區居民區相連接使得園內人流量較大,內部所設置的景點也主要迎合了老人和兒童的游玩需要。整體的造園運用了中國園林的傳統造園手法,將自然的景觀再現于園內,結合人造瀑布、小湖泊和假山營造了一個接近于遠郊山林的自然美感,園內也多用太湖石置石造景結合江南的鄉土植物,整體感覺使人放松舒適。近10年城市的快速發展,城中公園的外貌和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周圍高樓大廈林立,導致園內的整體空間感受較為壓抑,隨著周邊商業的發展以及人們在購物游玩時的需求,城中公園其商業步行街的功能逐漸增強,而其作為城市公園的功能逐漸被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所忽視。
3無錫寄暢園與城中公園對比分析
3.1設計風格對比
每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園林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在設計風格上寄暢園與城中公園都是人工山水園林,前者通過人為的營造自然景觀意境,選址在惠山山麓,倚山借景,借用惠山和錫山的景色作為園的背景,將自然與人工巧妙的結合。作為典型的江南私家園林,寄暢園規模較小,園內強調在相對較小的空間內通過置石植物與建筑營造豐富的景觀層次,在自然的骨架上,例如山體、水體之類,創造迂回曲折多變的園林空間,小中見大,一步一景。寄暢園中運用的較多的題景點景的手法,在園中可見石刻詩畫等,契合主題。框景作為古典園林中較為常用的手法,寄暢園中也運用較多,通過漏窗等將墻后之景微透露給游覽者。園中有怪石嶙峋之徑,引二泉水匯人其中,取名“八音澗”(見圖1),其中利用夾景、障景等手法將內部狹小空間打造的別有洞天,正如其特點一般,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后者不同之處是作為無錫市最早建造的城市公園,在設計上更多的是滿足游人的需求,隨著時代變化和城市的快速發展,園內經歷過大大小小較多次改造,其設計風格也隨之發生較大的變化,從最開始的模仿自然山水,到后來的人工山水結合現代開放設計,最后到現在的自然式、開放與商業步行街相結合營造現代城市公園的獨特風格。城中公園經過對原來設計的翻修改建,再加上融人更多的現代化元素,使得園內整體風格多樣,景觀變化較為豐富,部分開放式的人口使得園內與周邊環境交融,但隨著發展,城中公園周邊聳立起現代化高樓(見圖2),逐漸地使園內視覺和體驗感覺產生較大變化,產生了很多公園設計應該避免的問題例如空間比例問題、綠化率較少以及公共設施不足等。
3.2功能定位對比
寄暢園設計之初僅是宅邸園林并不具有對外游覽的功能,經過開放改造后,才有了如今能被游客欣賞的園林,寄暢園如今位于錫惠公園景區內作為其中景點之一,其被賦予旅游觀光景觀的定位,成為無錫市獨特且少有的古典私家園林旅游景點,并且寄暢園在中國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園內多有寄暢園的歷史科普(見圖3)以及文人名人所到之處的介紹,為探索無錫的歷史留下了可考究的實物樣本。
而城中公園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建造一座屬于市民的公園,作為我國第一批自建公園,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多數市民與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作為城市公園不同于私家園林的游覽觀賞性,更多的是提供了符合普通市民以及游客活動需求的場所。同時因受到所經歷過的各個時代背景的影響,其功能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歷史紀念性(圖4),園林除了大部分游客娛樂休閑的功能以外,還提供了教育科普與作為綠色紐帶連接周邊各商業活動場所的功能。
比較下來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地受到了多個外來文化的沖擊影響,不僅思想上逐漸變得開放,在生活上也開始不局限于現有的物質條件,尤其是發展到了如今的時代,大部分普通常見的可能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在對于公共園林方面也是如此,光是單一的追求功能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他所獨有的特點和紀念性價值才能成為城市中象征性景觀。
3.3城市生態效益對比
眾所周知,園林景觀作為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國現代發展狀態下更是如此。寄暢園與城中公園作為無錫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本身就起到了調節當地水與空氣污染、調節溫度濕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較而言,寄暢園坐落山腳,園內有自然優勢再加上自身以效仿自然的設計手法,使得其結合錫惠公園以及周邊自然環境給城市創造了良好生態環境。反觀城中公園,因坐落于市中心,作為城市正中心的綠島,其生態作用是有所體現的,緩解了城市中心商業地帶所帶來的污染,并且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環境,給單調的城市色彩增添一處綠意,然而公園內開放式道路和區域設計使得其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并且為了游客的需求設置了較多的活動空間,綠化率相較也有所減少,從而削弱了公園綠地本該發揮的作用。
3.4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對比
園林作為城市的一部分,對促進提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起到關鍵作用。首先寄暢園與城中公園兩者都有相近的社會效益,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城市園林的創造與發展方向,以及提供休閑娛樂場所作為人們閑暇時光的游玩去處,同時向人們宣傳文化歷史科普等重要作用,并且作為城市的一部分為人們創造社會交往空間。其次兩者都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寄暢園作為需收取費用的景點,為錫惠公園帶來了可觀的直接收益,相對的,城中公園作為開放公園,人們可以隨時出入其中,不需要收取費用,但是因為其重要的承接四周重要商業區的功能,帶來了很多間接收益。
4結語
無錫作為一座新一線城市其經濟和其他方面發展是受到肯定的,在如今城市景觀綠化經過了大波建設更新后,呈現一番不同于過往的景象,大部分公園綠地對市民開放,設計形式也趨于現代,其中部分園林做到了地域文化、景觀體驗、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的融糅,如城中公園就是很好的案例,而有些則是盲目地借鑒西方現代景觀設計,尤其在居住區中現象明顯。回顧過去的園林景觀作品,可以發現一個好的城市園林景觀要有創新、文化、體驗的同時,還要具有它應有的功能性與作為時代的記憶承載體記錄下城市發展的歷史意義,這樣的園林不僅可以滿足市民的需求,也將成為一個城市的紀念陛標志,并且充分發揮其社會價值,就像城中公園與寄暢園一樣,經過簡單調查在無錫當地詢問市民他所知曉的園林時,這兩個園林的名字出現相對頻繁,這是它們成功的地方也是未來園林設計需要學習的地方。
(收稿: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