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摘 要:政治學科是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隨著社會政治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政治的重要性。現在老師也在積極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政治課程的教學隨著改革而不斷深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逐步將生活化的因素融入進去,使生活化的因素貫穿高中政治教學的每一個階段。
關鍵詞:高中生;政治學科; 教學實踐;生活化
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高中政治學科社會屬性更為鮮明,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自身的思想品德及愛國情操等多方面的發展。由此,政治教師要嚴格把好教育關,以切實提高學生思想節操為根本目標來展開具體的教學,要立足學生生活實際,將學生日常的生活體驗有選擇性地引入教學中,拉近高中政治學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將政治教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中,并帶領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模式及方法理解和感悟生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政治學科相關知識的學習。
一、生活化教學的定義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政治,使政治與生活二者交融。這也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政治教學的時候,要聯系實際,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政治的理解更加強化,本來學習政治就是應該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化這個創新概念,可以使學生激發學習政治的激情,提學習效率。更深入地講,可以讓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思維的方式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質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課堂教學氛圍和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能夠促使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有效落實。因此,教師應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個體差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認可,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供支持。同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在開展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前,先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保持足夠的耐心與堅定的決心,為學生樹立榜樣,帶動學生不斷進步。
(二)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
政治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提升學生自主參與性和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師生間應逐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良好的關系建立前,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平等待人。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改變以往形象,保持和藹、幽默和寬容的態度,可采取問答、小組討論以及情景模式等方式,改變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民主性。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與經濟、政治”一課教學中,教師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文化、經濟、政治三者間關系,并掌握使用馬克思辯證觀點對相應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相關資料,改變以往直接講述課程內容的教學方式,使用多媒體展現文化、經濟和政治的相關圖片與視頻,結合視頻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我的家鄉茶文化盛行,經常將茶當作藥、粥或者飲料使用,你們的家鄉文化有什么特點呢?”此時課堂氛圍明顯更加活躍,加入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可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回答過程中,學生會紛紛列舉自己家鄉的文化特色。然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這些文化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嗎?不同文化發展中有何共性?”然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引入“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等關鍵詞,將生活化內容與課程聯系起來,并引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通過聯系家鄉文化生活,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接受度。
(三)構建“生活化”評價體系,提升教學質量
高中政治課程評價體系中通常涵蓋政治學科的方法、能力、技巧及相關知識、價值觀等方面。雖然覆蓋的方面很多,但是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改進和完善。由此,教師需要將生活化的教學評價內容融入具體的教學評價中,將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實踐及成績等多方面的內容添加到整體評價體系中,從而對教學的整體效果做出最為全面客觀的評價,這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學的改進和完善,能夠實現對學生實踐及學習能力的雙重考核。
利用生活化評價體系可以將教學評價與學生的具體生活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具體的評價標準的規范下,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思想變化進行關注,及時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實施生活化教學目標
與生活脫節的教學內容是缺乏活力的,也難以吸引學生的目光,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實施生活化教學目標,以生活主題為基礎,將政治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主題之中,體現出時代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新課之前,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故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政治理論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學“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將生活中的相關內容如“黃金上漲投資者高興不已、股市下跌股民非常傷心、農民工拿到工資喜極而泣、貧困學生交不起學費滿面愁容”等,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呈現一系列圖片之后,教師可以馬上提出問題:“是什么讓他們的神情有所不同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金錢。”這時,教師可以引入貨幣和商品的相關內容,最后提出“金錢是不是罪惡的根源”等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看待金錢。人們在生活中都會用到金錢,它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金錢本身沒有錯,關鍵看怎么得到和怎樣使用它。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正確地看待金錢,不要不義之財,獲取錢財要合乎法律、合乎道德。可見,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實施,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熱愛政治課堂,并且在課堂中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海霞. 高中政治生活化課堂構建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 2018, v.4(05):48.
[2]宗敏. 新課改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之我見[J]. 中華少年,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