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強
摘 要:實驗是物理的基礎,物理知識大部分都是通過物理學家以各種實驗進行總結和發現的,在學生初次接觸物理的學習階段,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總結記憶能力是必要的,但是礙于種種原因,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著許多弊端,影響著學生對物理的態度和學習物理的能力。本文對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更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物理運用能力,以構建良好的物理學習基礎,為日后的高中學習提供便利。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培養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進行合理且適當的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為目標,就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物理基礎素養。但實際上,填鴨式教學的思維仍然影響著物理教師。對于實驗教學,有些物理教師并不是非常重視,導致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能力較差,課堂效率較差等問題的出現
一、參與實驗,提高記憶能力
想要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把課堂返還給學生,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進行實驗操作,對物理知識進行感受和理解記憶,主動學習得來的知識是要比被動學習記憶更加深刻的,而初中的學生仍然還處在對知識的探索階段,對于物理實驗是新奇的,愿意操作的,如果這時教師僅僅只是通過課堂展示,教師在臺上對實驗進行操作而學生觀看,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保證實驗不會出現錯誤,但是學生卻沒有太多的感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或多或少會分散注意力,無法注意到學生是否確切的對實驗步驟和原理進行理解和記憶,只根據自己的教學節奏來進行實驗過程,導致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產生脫節,學生在課堂越來越無法理解教師的各種操作和講解,也就逐漸對物理課堂失去了興趣。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來直接參與實驗,通過實驗步驟的列出,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導者,在實踐中完成對實驗步驟的記憶和實驗重難點的理解。
比如說在讓學生理解彈簧測力計測力時的各種注意步驟時,教師可以將彈簧測力計直接帶入課堂上,先進行調零和測量展示,之后讓學生進行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實際操作,感受每個步驟中的注意事項和彈簧測力計的本質,從而對內容進行高效學習。
二、多媒體展示,直觀感受理解
事實上,對于一些初中物理難以在課堂上進行操作的實驗,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及實驗過程展示,直接理解實驗的內涵與操作步驟重難點的記憶。對于物理來說,只對學生進行概念性的講述,學生無法理解每一個實驗步驟都是什么意思,以及應該如何操作。卷面上的知識不通過實踐,是沒有辦法轉移到腦海中的。同時,初中生是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對于一些專用的物理常識和物理術語是不怎么熟悉的,大量的物理專業術語講述,甚至會讓學生覺得物理是一門生澀的學科,從而放棄學習物理,降低物理的學習效率,對課堂氛圍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比如說在驗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讓每個學生都輪流上講臺上對規律進行探索和觀看,是顯然不可能的,而學生在自己座位上教師進行實驗的模式,又不能讓所有學生都完整地觀看到不同物距像距下的凸透鏡所呈現的像,因此教師就需要采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將不同物距像距下的成像,通過一張張圖片直接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圖文參照,通過對比感受凸透鏡實像和虛像所需要條件的不同,對該實驗進行理解和感受,從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三、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想要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對課堂進行參與,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擁有進行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就能夠對所做實驗進行探索和發現。有的教師將實驗操作留給學生進行實踐,但只是讓學生按照標準步驟進行操作,嚴格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這雖然能讓課堂實驗在能夠進行把握的范圍內,但只能是教師說過什么,學生才能學會什么。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對實驗和物理知識擁有獨到的見解,教師可以通過用引導性的問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和溝通,提高學生對物理進行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思考中進行發現。
比如說在進行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出相應問題:“想用串聯電路測電阻,那么電路應該如何連接?在電阻上連接的電壓表的示數是哪個部分的電壓呢?移動移動滑動變阻器上滑片的目的是什么?整個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有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進行實際操作,并探討以上這些問題。”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以教師的這些問題為探索點進行實踐和思考,對伏安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認識,并提高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總的來說,初中物理的學習是需要學生進行參與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實驗訓練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才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深刻。
參考文獻:
[1]趙鈞.淺析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
[2]韓庭艷.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