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陽煤集團新元公司井上、井下5G 網絡的開通和優化工作全部完成,標志著全國首個5G煤礦井下專網順利建成。這是繼2019 年11 月18 日新元公司開通全國首個井下5G測試基站、2020年4月29日全國首家取得無線傳輸設備的隔爆認證后,5G井下礦用取得的又一成果。
隨著我國正式進入5G 商用階段,5G 依托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等獨特優勢陸續與各個領域結合,但5G井下礦用在全國乃至世界尚數空白。山西省作為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明確提出要“將5G技術引入智能煤礦建設”。
2019年9月5日,陽煤集團與中國移動、華為公司在太原簽署合作協議,三方聯手推進5G 礦用進程。建設過程中,技術人員克服5G技術礦井工業應用與民用場景技術要求不同、井下條件復雜、設備防爆要求高等各種困難,于日前建設全國首個5G煤礦專網。這一專網,全國首個采用SA 組網模式和MEC技術,選用適合井下5G網絡覆蓋的分體式BOOK基站,同時針對煤炭行業上傳數據量大的實際,全國第一個創新研發出31時隙配比5G網絡。
5G煤礦專網建成后,陽煤集團新元公司實現了井上園區、井下機電硐室、綜采和掘進工作面的一體化5G 網絡覆蓋,上傳速率800Mbps 以上,傳輸時延小于20ms,可充分滿足遠程超低時延操控、超高清視頻同傳及工業控制類場景對網絡的需求,為實現“5G+智能采煤”“5G+智能掘進”“5G+智能巡檢”等各類5G礦井應用奠定了基礎。
陽煤集團副總經理余北建表示,5G 技術下井后,能夠準確、全面、清晰地獲取井下各種安全生產數據和環境視頻,實現井上井下高清音視頻通話、各種數據快速傳輸、設備遠程智能控制等多種應用,為礦井減人提效、安全生產奠定了基礎。后續,陽煤集團將進一步豐富5G 應用場景,實現井下“人、機、物、環”的自動監測、實時互聯,打造全國“5G+智慧礦山”行業標桿,探索“互聯網+”未來采礦新模式。
晉能集團近日召開的2020 年度煤礦基本建設工作會議透露,2020 年集團計劃建設24 座礦井,其中竣工驗收礦井8 座、計劃進入聯合試運轉礦井7座、一般建設礦井9座。
會議對2019 年基建工作進行總結:2019 年,集團29座基建項目全年基建進尺累計完成39927m,全面投資累計完成24.5億元。
晉能集團副總經理張勇指出,在疫情防控和煤炭價格下行的雙重壓力下,各單位要樹立危機意識,在思想上、措施上、執行上做好“越冬”準備。他重點強調了基建工作的安全性、管理性和緊迫性。安全性方面,要深入學習近期中央、省委等關于安全方面的系列精神、要求和辦法,充分認識到基建礦井安全的緊迫性,要按照集團“一號文件”抓好“十個重點”和“二十個細節”,非正常作業的煤礦要實行專項整頓。管理性方面,煤礦建設、開采等要依法依規,做到不越層界、不冒風險、不存僥幸心理,實行招標正規化、依法依規驗收,要做實做細基建礦井標準化工作。緊迫性方面,各單位要做好年度計劃安排加快礦井建設發展。
晉能集團煤炭生產管理局、安監局、生產指揮中心、工程管理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各市公司、晉神公司、能源投資公司、煤礦工程公司基建工作的負責人,集團2020 年計劃竣工驗收礦井、計劃聯合試運轉礦井、水平延伸礦井、計劃關閉退出礦井相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建成的國內首套礫石土料自動化摻合系統已在雙江口水電站投入試運行,標志著該系統及工藝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該系統在國內首次采用自動化摻合工藝制備礫石土料,由供料系統、配料系統、摻合系統、堆存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組成,實現少人值守、自動化生產和智能化監控。相較傳統“平鋪立采法”,具有摻配精度高、質量波動小、摻合場地規模小、土建工程量低、投資低、噪音小、環境污染小的等優點,可大幅降低工程投資、節省資源,符合國家最新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相關要求,是一種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的新工藝。
大渡河公司雙江口水電站大壩為礫石土心墻堆石壩,礫石土料供應總量476.32 萬m3,最大供應月強度達19.70萬m3。該系統正式投運后礫石土料生產能力可達2800th,滿足雙江口水電站大壩高峰填筑期供料需求,可有效保障填筑進度。
在系統的設計、建設過程中,該公司積極推進建設方案調整、保障系統物資供應、推動知識成果轉化,確保該系統在大壩正式填筑前建成。
近日,“中煤科工開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主營業務為煤礦安全高效開采與支護技術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這標志著天地開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由事業部體制向公司化改制邁出關鍵一步。
60余年來,天地開采以引領煤炭開采科技進步,實現安全高效率發展為使命,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在經營業績、科技創新、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績。2020年,天地開采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1245”總體發展思路,牢牢把握“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和煤礦智能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堅持“創新驅動、聚焦主業”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煤科工開采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推動天地開采高質量發展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和先手棋。
在別人眼里,井下回收的廢舊物資就是一堆廢料,而在兗礦集團濟二煤礦生產服務中心職工眼里,這些廢舊物資就是“寶”,經他們仔細挑揀、精心加工處理,就能變成井下生產區隊急需的材料。他們對回收的鋼絲繩、道夾板、電纜鉤等舊料,按照工藝要求、質量標準翻新加工,制造出合格的產品;對大型設備進行整形、除銹、裝配、調試、噴漆,使廢舊設備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有力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和周轉率。
“節支節約就是增效增收”,該礦生產服務中心作為礦修舊利廢的重點責任單位,他們把修舊利廢作為節支降耗的重要工作來抓,一方面將修舊利廢納入車間考核指標,細分到車間、班組、個人,層層傳遞壓力;另一方面講形勢、樹信心,讓職工認清修舊利廢的必要性,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技術骨干的帶領下,廣大職工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對廢舊設備零部件進行拆解,收集整理有用的部件,適時進行組裝,使大到數萬元的驅動裝置,小到數十元的廢舊刀閘成功“復活”,再次“上崗”,為礦井節約了生產成本。僅4月份以來,該中心就回收舊錨桿2860根、卡蘭225件、托盤58個,修復H架1600余架、邊梁3200件、托輥2000個,為礦井創效1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