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維復(上海交通大學)
焦點:對于中國高科技產業被“卡脖子”這件事,反思比聲辯更重要。中國高科技產業因何被“卡”?三個理論誤判可能導致中國高科技產業偏離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破解“卡脖子”問題需要力戒甚或破除“搭便車”、“知識公有性”和“造不如買”等觀念;對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長遠規劃和不懈追求;建立健全自主的、不以經濟效益為唯一目標的國家創新體系。
“卡脖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解套”的機理和路徑!中國在“國之重器”的技術上被“卡脖子”不是第一次,在極端困難條件下成功研制“兩彈一星”來“突破瓶頸”也并非絕無僅有。但是,盡管中央級頂層設計一再強調在核心技術上自主創新,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卡脖子”和“突破瓶頸”之間徘徊?如何建立健全不被“卡脖子”的國家創新體系?
高科技的“卡脖子”在學理上源自技術經濟學上三個遞進的范疇:“技術鎖定”“知識產權壟斷”和“以知識為基礎的霸權”。如果某個企業按照不屬于自己的技術及其發展軌跡來規制自己的生產和經營,且無法“轉移”或“轉移成本”高昂時,該企業/國家就可能存在被“鎖定”的技術風險。“鎖定可以出現在個人層面、公司層面、甚至社會層面”。①Shapiro, Carl; Varian, Hal R.1998,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8, 12“技術鎖定”往往使“知識產權壟斷”成為可能:(1)控制誰來制造產品;(2)不給競爭者授權。當國家或政府出面行使這種壟斷權時,就形成了知識霸權:(1)沒有競爭者時憑借知識產權謀取暴利;(2)當出現競爭者時則動用種種手段遏制競爭者。因此,美國圍堵中國高科技產業,根本就不是什么“國家安全”,而是典型的“技術鎖定”“知識產權壟斷”和“知識霸權”。②安維復.人工智能的社會后果及其思想治理.思想理論教育, 2017, (11): 23?27.
學術在于明因果,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對于中國高科技產業被“卡脖子”這件事,反思比聲辯更重要。中國高科技產業因何被“卡”?畢竟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傳統。作者以為,三個理論誤判可能導致中國高科技產業偏離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
第一個誤判:盲目聽信新自由主義有關全球化作為“普世價值”的理念,嚴重低估了某些發達國家對中國創新能力及其發展潛力的偏見、歧視甚或敵視,延誤了在核心技術上自給自足。早在20年前某些西方學者就在評論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時指出:“這些趨勢的結果是世界也許會逐漸變化,并被分割為‘頭’和‘身’的國家,或綜合兩種功能的國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強調指揮部(或‘頭’)的功能,而中國將是21世紀‘身體’國家的模式。······目前中國將是最有吸引力的制成品生產地,但這只是由于它所制造的產品是由其他國家的企業設計、營銷和投資的,眼下的中國還不能繪制自己未來的工業。”③達爾?尼夫.知識經濟.廣東: 珠海出版社, 1998: 70.盡管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0年間,R&D投入占全球投入增長率的32%,高科技產品的R&D附加值達21%,超越歐盟的19%和日本的12%,④參見: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按照美國科學基金組織(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2020年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https://ncses.nsf.gov/pubs/nsb20201/preface [2020-11-17].但對中國及其創新能力的敵視依然存在。美國國務卿邁克·彭佩奧(Mike Pompeo)在今年7月23日發表題為“共產主義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對華政策演講中明確指出,中美在50年前建交與2001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期望中國落入美國設計好的“發展范式”或“引發中國內部的變化”。①引自美國國務卿M.彭佩奧2020年7月23日對華政策的講演, https://www.state.gov/communist-china-and-the-free-worlds-future/ [2020-11-17].當這一計劃被中國的崛起所挫敗,于是便選擇了“反擊”策略。按照這種政治設計,中國高科技企業/產業被“斷供”在所難免。
第二個誤判:期許在“美國信息高速公路”(superhighway)上“搭便車”、“跨越式發展”甚或“彎道超車”,重蹈“造不如買”的覆轍,一再貽誤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特別是高端芯片的自主研制。1990年,英國計算機專家蒂姆·伯納斯·李創建了運行萬維網所需的所有工具,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1993年美國總統克林頓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計劃,隨后歐盟、加拿大、俄羅斯和日本等國紛紛跟進,形成了全球性的信息網絡系統(Internet)。1998年我國設立信息產業部,到2002年,全國信息產業增加值達到5726億元,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②蔣耀平.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與政策.通信世界, 2003, (11): 20?21。2010年我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中國自2007年集成電路進口超千億美元,在高端芯片的研制上落后美國兩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家,產品處于中低端業態”。③轉引自知乎平臺上的一篇題為“中國高端芯片長期依賴進口, 芯片制造究竟有多難?”的論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181063 [2020-11-23].盡管中央一再強調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但“搭便車”已成官產學研的思維定勢。學界對自主研發的目標和路徑的系統學理分析,沒有列出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在客觀上等于取消了自主創新的理論探索。2020年8月,在美國對華為等所需高端芯片“斷供”的情形下,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但又面臨“大躍進”的窘況。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估計,中國達到高端芯片的自主研制需要兩個“五年計劃”。作者以為,高端芯片牽涉數理邏輯(基礎科學)、電路設計、精密儀器(光刻機等)、稀缺材料等等,即使按照日本的追趕模式,可能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偉大斗爭”。
第三個誤判:片面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斷,忽視甚至無視技術與政治、國家與國家的利益沖突/合作,只看到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的維度,而沒有關注制度/意識形態對技術(產業)的干預。①安維復.科技哲學與馬克思主義: 思想史與文獻考察.自然辯證法研究, 2020, (4): 97?102.例如,學界在解讀OECD的“國家創新體系”范疇時就只看到“創新需要使不同行為者(包括企業、實驗室、科學機構與消費者)之間進行交流”②OECD.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11.全然沒有看“技術及其某些方面,部分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品格,部分地具有私人品格,技術的公共方面和私人方面互相補充,彼此配合”。③OECD.national innovation of systems.http://www.oecd.org/ [2020-11-16].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除了政治原因外,一個更重要的動機就是用公權特別是國家力量來幫助美國信息企業排除競爭者,保護美國信息產業的私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中國高科技產業不僅僅涉及技術與市場的關系問題,還有技術與國家、國家與國家的多層關系。中國政府對于高科技產業的支持不僅僅在于加大R&D的投入,更要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著力建設和諧的國際關系。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④(德)馬克思, (德)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9.學者的使命不僅僅要解釋這種“卡脖子”的原因,更要找出“突破瓶頸”的路徑。破解“卡脖子”可能主要有如下幾條:其一,力戒甚或破除“搭便車”“知識公有性”和“造不如買”等觀念;其二,對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長遠規劃和不懈追求;其三,建立健全自主的、不以經濟效益為唯一目標的國家創新體系。有關策論需要智庫等專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