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研究
——以西安三所學科分布不同的大學為例

2020-03-07 08:54:22郝凱冰郭菊娥
科學與社會 2020年4期
關鍵詞:規范課程研究

郝凱冰 郭菊娥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高校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發生于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且表現形式眾多。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174——2019)》列舉了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重復發表等八大類學術不端行為的多種表現形式;2019年9月25日由我國20個部委單位聯合印發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界定了七類科研失信行為。同時,諸多學者深入關注“有問題的研究行為”(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s),例如兩人輪流撰寫論文并同時簽署兩人名字、[1]挑選數據以使得分析結果在統計學上顯著[2]等行為;Leslie K.John等的調查研究發現,相較于抄襲、剽竊、篡改等,“有問題的研究行為”雖然嚴重程度較低但卻普遍存在于科研工作者中;[3]Camilla J.Rajah-Kanagasabai和Lynne D.Roberts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探究了學生有問題的研究行為影響因素及機制。[4]本文將基于研究生培養過程關鍵環節,提取對應的不同類型典型學術不端行為,并辨析不同類型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的差異性和作用機理。

現有文獻主要從制度因素、[5]組織因素、[6]個體因素[7]等角度剖析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成因,而研究生在面對學術不端行為伴隨的利益誘惑與懲處風險矛盾時,其心理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必要對個體實際行為與產生該行為的心理過程進行區分研究,[8]Thomas M.Jones指出個體道德決策(Ethical Decision-making)的過程包括:認知道德問題意識、做出道德判斷、樹立倫理意圖、產生倫理行動等環節,[9]Michael J.O’Fallon和Kenneth D.Butterfield將道德決策過程分為認知、判斷、傾向、行為四部分。[10]本文在現有文獻基礎上,基于研究生個體心理過程,探索不同類型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認為個體在做出某行為(Behavior)之前,先有行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而行為意向由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主觀規范(Subjective Norm)、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所決定,這為本文基于個體心理過程研究學術不端行為成因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中,行為態度是指個體對某特定行為的情感性認知與工具性認知;主觀規范是指個體對某行為被允許程度的認知,特指對個體有影響力的個人或團體對該行為的允許程度;知覺行為控制指個體對執行某行為的能力與預期阻礙的評估,當個體認為自己所掌握的資源與機會愈多、所預期的阻礙愈少,則對該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就愈強。[11]諸多學者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展開了相關研究,Lisa Beck和Icek Ajzen對學生考試作弊、為避免參加考試或按時完成作業而撒謊等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12]Kenneth J.Chapman等對824名本科生和商學研究生開展了學術誠信行為的調查研究,[13]Trevor S.Harding等對美國三所學術機構527名學生的學術不誠實行為進行了調查,[14]Thomas H.Stone等對美國一所公立大學的市場營銷、管理和經濟學課程中271名商科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研究,[15]Cheolho Yoon對中國大學生數字盜版(軟件、音樂和電影)行為開展了研究,[16]Lori N.K.Leonard等對美國西南兩所大學的商科學生學術情境下的道德決策進行了研究。[17]上述研究均支持并發展了計劃行為理論在預測與解釋學生不誠信學術行為方面的應用。需要強調的是,計劃行為理論在不同情境下的解釋力存在區別,Mark S.Davis呼吁在研究學術不端行為時,有必要將文化或國籍作為前因變量;[18]Martin Fishbein和Icek Ajzen的研究強調了個體背景因素對于其行為差異的解釋力;[19]Lukas Neville基于美國各州的數據統計,發現收入不平等程度、普遍信任程度與學術不誠實搜索(例如在搜索引擎網站上查找論文工廠、幫助作弊)存在相關性;[20]Agata Ewa Chudzicka-Czupa?a等對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土耳其、瑞士、美國、新西蘭7個國家共2021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顯著的跨文化差異,在不同的國家,態度、知覺行為控制都能預測學生的學術不誠實行為意圖,但其預測強度有所差別。[21]可以看出,計劃行為理論已在學生學術道德決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應用于我國高校情境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基于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情境,探究計劃行為理論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解釋力與預測力。

綜上所述,本文將基于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關鍵環節,提取研究生不同類型的學術不端行為,從計劃行為理論的視角,結合個體道德決策,構建研究生個體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對不同類型學術不端行為意向的影響機理模型,并結合問卷調研結果開展實證分析。

一、研究設計

1.研究框架

本部分首先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構建由影響因素與典型行為組成的研究框架。“典型行為維度”(Y維度)是指研究生培養過程關鍵環節及其對應的典型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維度”(X維度)是指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個體對特定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

(1)基于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的選取

研究生培養過程涵蓋研究生學術訓練的各環節,本文將其劃分為課程學習、科研實踐、研究成果展示(包括論文撰寫、成果發表)三個主要階段,依據每個階段研究生學術活動特征,基于《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教育部令第40號)等文件中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并結合實地調研訪談與現實案例,選取了相應的典型學術不端行為(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研究生培養過程三階段提取的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

課程學習階段選取的典型學術不端行為是課程論文“復制粘貼”,原因為:一方面,課程論文作為課程作業及課程考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為培養研究生獨立科研能力打基礎,而本研究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發現,一些研究生對課程論文學術誠信重視度低,任課教師對課程論文學術規范監督不足,高校欠缺對課程論文抄襲行為的懲治措施,不利于研究生的培養;另一方面,引用他人文獻而不注明出處是較為常見的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22]且現實案例表明課程作業抄襲現象普遍存在、[23]課程論文大段“復制粘貼”問題嚴重,因此本研究關注課程論文的“復制粘貼”行為。

科研實踐階段選取的典型不端行為是學術研究數據造假,原因為該階段的科學實驗、問卷調查、數據測算等活動通常由研究生個體獨立完成,而個體為獲得預期結果而編造數據、圖片等行為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難以被舉證核實,[6]易誘發研究生產生“鉆空子”的心理,且已有研究顯示,偽造、編撰實驗數據是該實踐階段常見的不端行為,[22]因此本文于該階段選取學術研究數據造假為典型行為。

研究成果展示階段分為論文撰寫與成果發表環節。論文撰寫環節選取了兩類典型不端行為。之所以選取“小論文復制他人語句”,目的是與“課程論文‘復制粘貼’”行為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生對待課程論文與公開發表論文中的類似學術不端行為時存在何種區別。選取“直接‘拿來’他人論文思想”行為的原因為:一方面,相關規范對學術觀點與思想剽竊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如《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特別界定了“觀點剽竊”(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他人的觀點,并以自己的名義發表),又如《醫學期刊編輯出版倫理規范》界定了“思想(創意)抄襲”并提供了規范指南;另一方面,本研究的實地調研發現,高校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因擔心被同門或同學“搶先”撰寫發表而“不敢”充分交流學術觀點的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觀點剽竊給研究生培養帶來的不利影響。

成果發表環節選取的典型學術不端行為是擅署“學術名人”姓名,原因為:其一,本研究從實地調研訪談中發現,研究生普遍認為知名度不夠是導致投遞小論文被拒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實案例也顯示出將本校同領域“學術名人”署名為論文合作者有助于提升發表成功率;①參見案例:“浙江大學認定院士課題組論文造假與院士無關”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4/052717144011.shtml其二,有研究表明,相對于一稿多發、偽造文章錄用函等成果發表環節涉及的其他學術道德問題,研究生小論文署名不按學術貢獻程度排序的行為更為普遍,[22]擅署對文章貢獻不足的“學術名人”姓名屬于該類型行為。

(2)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研究框架

計劃行為理論是本文的理論基礎,研究框架如圖2虛線框所示:X維度是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自變量),包括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Y維度是基于研究生培養過程的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意向(因變量)。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因變量為行為意向而非實際行為,行為意向是指研究生個體對自己做出特定學術不端行為可能性的判斷,個體不道德行為意向與實際不道德行為高度相關,[19]行為意向越強,做出該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本研究考慮到,如果問卷要求被調查人報告其實際負面行為,則可能存在虛假報告的風險,[24]因此為提升研究信度,采用了個體行為意向而非實際行為作為結果變量。

圖2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影響因素”(X維度)-“典型行為”(Y維度)研究框架①圖2左列三個虛線矩形分別為相應變量題項示意,測量題項詳見后文。

2.研究假設

(1)不同類型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與行為意向之間的差異性

在課程學習、科研實踐、研究成果展示等環節,研究生均可能出現相應的典型學術不端行為,不同類型的行為伴隨著不同的目標、行為方式、結果風險等,可能影響個體對不同類型行為的態度、對不同類型行為被允許程度的認知、對執行不同類型行為的預期阻礙評估等因素,從而導致對個體行為意向產生影響。[8]Vivien K.G.Lim和Sean K.B.See對新加坡三所教育機構518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對不同行為的認知存在區別,認為其中8類行為的嚴重程度較輕;[25]Lori N.K.Leonard和Timothy Cronan、[26]Leonard等[17][27]的一系列研究發現不同場景及相應的道德行為,對個體的道德判斷、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等心理因素認知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導致個體對不同類型道德行為的意向產生差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我國高校研究生對基于培養過程的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均具有差異性。

(2)不同類型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與行為意向之間的關系

行為態度指研究生個體對某特定學術不端行為的認知,認知標準包括情感性標準與工具性標準。[28]其中,情感性標準是指個體對該行為的喜愛程度、寬容程度等情感性認知;工具性標準是指個體對該行為有利或有害的認知,例如對于課程論文“復制粘貼”行為,不同研究生的態度包括省時省力、應付差事等有利的認知,以及無益于課程知識融會貫通等有害的認知。Bernard E.Whitley對1970年至1996年發表的107篇關于大學生作弊率的研究結果進行回顧發現,相較于不作弊的學生,有作弊行為的學生對作弊行為持更加認同的傾向性的態度;[29]Augustus E.Jordan對美國一所文理學院175名學生的調查發現作弊者更會為作弊行為尋找理由;[30]Eric A Storch和Jason B Storch對244名大學本科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實際產生的學術不端行為”與“對該行為的認可”之間存在強烈關聯;[31]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與實際行為之間的相關關系得到Harding等、[14]Stone等[15]Leonard等[17]多項實證研究的支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我國高校研究生對基于培養過程的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態度與其自身行為意向相關。

主觀規范是指研究生個體感知到某特定學術不端行為被允許的程度,反映的是對個體來說重要的人或團體(例如研究生導師、同門、班級好友等)對其行為決策的影響。該影響包括示范性規范與指令性規范:[28]示范性規范是指對研究生個體來說重要的人或團體,其中大多數人在特定情況下的行事規范,會影響研究生個體做出類似行為的決策;指令性規范是指對研究生個體來說重要的人或團體對某特定行為的認可程度,這種認可程度可能影響個體行為選擇。Donald L.McCabe等發現即使高校存在學術誠信準則,學生感知到的同伴的學術不誠實仍是預測其不端行為是否發生的重要因素;[32]M.Lynnette Smyth和James R.Davis的一項調查發現,92%的被調查人雖然認為作弊是不道德的,但仍有45%的被調查人認為作弊是可接受的社會行為,由此,學生們形成了一種主觀標準,即“盡管制度政策禁止,但大學作弊是一種常見的行為”;[33]Donald L.McCabe等對5331名研究生的研究發現,“感知到的其他學生作弊”對個體作弊的影響最強;[34]Christopher Mensah等對加納理工學院384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同伴作弊是預測個體學術不誠實以及作弊意圖的有力因素。[35]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我國高校研究生對基于培養過程的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觀規范與其自身行為意向相關。

知覺行為控制是指研究生個體感知到執行某特定學術不端行為的難易程度,難易程度的衡量標準包括完成行為能力的信心與行為控制力。[28]完成行為能力的信心反映的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執行并完成某行為的判斷;行為控制力是指研究生個體感知到其執行某行為時,源于外部的促進和阻礙因素的影響,例如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現率、懲治強弱程度等。McCabe等發現,學術不端行為被發現的確定程度能夠預測學生學術不誠實程度,即使高校存在學術誠信相關政策,但如果不實施懲罰或懲罰不足以超過作弊帶來的潛在好處,學生仍可能傾向于采取學術不端行為;[32]McCabe等進一步研究了學術不誠實行為與個體感知到的同行舉報可能性、個體對高校學術誠信政策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同儕行為、感知到的處罰嚴厲性之間的關系;[34]但Honor J.Passow等、[36]Harding等[14]發現,感知行為控制與作弊行為幾乎無相關性;Stone等發現感知到的行為控制是作弊意圖的重要預測因素;[15]江利平等通過對我國某高校350名全日制在讀研究生的研究發現,學校懲戒執行力度是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影響因子。[22]綜合而言,知覺行為控制對個體學術不端行為意向的影響仍有待更多經驗研究的檢驗,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4:我國高校研究生對基于培養過程的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與其自身行為意向相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設計

基于“影響因素”-“典型行為”二維研究框架,問卷設計采取了“情景設置+變量量表”的形式。問卷共設置四個情景,每個情景對應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①通過對現實案例相關新聞報道進行提煉,形成文字描述構建情景,四個情景共對應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情景一對應“課程論文‘復制粘貼’”,情景二對應“小論文復制他人語句”,情景三對應“直接‘拿來’他人論文思想”,情景四包括“學術研究數據造假”和“擅署‘學術名人’姓名”)。②請被試者依據不同的情景描述,“在相應數字上劃‘√’”,目的是請被試者假定其在場,測量其對相應行為的態度。③請被試依據不同的情景描述,“在相應的數字上劃‘√’”,目的是指引被試者結合現實,測試其對相應行為的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向。

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變量測量均采用李克特7點尺度量表,下面以情景一為例展示問卷題目設置。①行為態度采用自編題目,重點測量被試者對態度變量的情感性認知,包括:“您對A拼湊課程論文行為的態度是”,“1→7”表示“非常不理解→非常能理解”;“您對A所受處理的認同度是”,“1→7”表示“非常認同→非常不認同”。②主觀規范參考Harding等、[14]Chudzicka-Czupa?a等[21]的研究,包括:“您班同學在撰寫類似課程論文時,通過‘復制粘貼’完成論文的行為表現是”,“1→7”表示“個別現象→普遍現象”;“與您熟悉的同學中,大部分人對通過‘復制粘貼’完課程成論文的態度是”,“1→7”表示“不贊同→不在乎”。③知覺行為控制參考Stone等、[15]Leonard等[17]的研究,包括:“您認為通過‘復制粘貼’完成課程論文的難易程度是”,“1→7”表示“非常困難→非常容易”,“通過‘復制粘貼’完成課程論文的學生一般不會被外界發現”,“1→7”表示“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④行為意向參考Chudzicka-Czupa?a等 、[21]Leonard等[17]的研究,為:“在時間和精力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您有多大可能性通過‘復制粘貼’完成課程論文”,“1→7”表示“非常不可能→非常有可能”。本研究在問卷設計時,考慮了以下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年齡段、在讀學歷、專業領域等。

2.調研樣本選擇和回收效果

樣本選擇的基本要求是被試者對本校治理學術不端行為執行力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要求被試者需在當前環境中具有一年以上的求學經歷,因此問卷發放對象為碩士研究生(研二及以上)、博士研究生(對于碩博連讀生,博一及以上;對于考博生,博二及以上)。為了凸顯學科研究和學習過程的差異特性,基于高校的學科分布特點,分別選擇西安市工科、理工科、文史科為主且特色鮮明的三所綜合性大學。抽樣方式為非隨機抽樣中的滾雪球抽樣方式,[37]具體過程為:于三所高校分別聯系3位本校老師或研究生作為調研工作人員,請調研工作人員邀請符合樣本選擇基本要求的人選,該人選完成調查后繼續邀請符合要求的其他人選,如此反復持續。借鑒張桂平和廖建橋在紙質問卷發放時請被試填完后用信封現場封口并集中收取[38]的經驗,本研究首先由工作人員提前進行紙質問卷準備工作,每套問卷包括一個信封(封口處附帶雙面膠,未封口),內部裝有一份紙質版問卷;其次,工作人員將準備好的信封交給受訪者,并對問卷進行簡要介紹(填寫一份問卷約耗時3-5分鐘;填寫完成后請用附帶的雙面膠將信封密封等);最后,被試者填寫完成并密封信封后交由工作人員回收。

本調查總共發放紙質問卷300份。其中,工科為主的大學200份,理科為主的大學50份,文史科為主的大學50份。由于實行調研人員現場指導以及跟蹤回收,同時采取小額紅包等激勵措施,發放的紙質版問卷全部回收。為了擴大調研范圍,本次調查還采取了電子版問卷形式,工作人員依據樣本選擇原則,定向選擇被試者,并確保與紙質版被試者無重復,并以“一對一”的方式對問卷進行簡要介紹,發送問卷網址鏈接,請被試者進入在線問卷網站填答。本研究共發放電子版問卷31份。刪除無效樣本后,本研究共獲得有效樣本合計314份,其中紙質版有效問卷284份,電子版有效問卷為30份,有效問卷率為95%。本次問卷調查的人口統計學特征見表1。

表1 調研樣本統計特征分析

問卷樣本數據信效度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行為態度、主觀規范、行為意向變量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755、0.842、0.701,均大于0.7;知覺行為控制變量的Cronbach’s α為0.678,但由于本問卷采用的量表是在國外量表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等教育情境進行修訂之后的量表,并非成熟量表,因此該值屬可接受范圍。[39]行為態度、主觀規范、行為意向變量的KMO值分別為0.768、0.790、0.775,說明效度較好;知覺行為控制變量的KMO值為0.691,說明效度可接受;四個變量的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均為p<0.01。

表2 信度效度檢驗結果

3.調研數據特征分析和假設驗證

(1)變量均值分析

被試對五類典型行為的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變量均值如表3所示,從中可以看出:①對于行為態度,行為一的態度均值最高(3.70),行為四的態度均值最低(1.72);②對于主觀規范,行為一的主觀規范均值最高(4.06),行為四主觀規范均值最低(2.04);③對于知覺行為控制,行為一對應均值最高(4.32),行為四對應均值最低(3.07);④對于行為意向,行為一的意向均值最高(3.95),行為四的意向均值最低(1.82)。為探究不同變量的均值差異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本研究對五類典型行為對應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進行了兩兩配對的配對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用于檢驗同一批樣本在不同場景下的測量結果,適用于本研究問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其中行為二與行為五的態度、行為二與行為三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三與行為五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三與行為五的行為意向等四對變量的配對樣本顯著性p值大于0.05,說明該配對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變量配對樣本的顯著性p值小于0.05,說明具有顯著性差異,假設1得到支持。

表3 變量均值表

對五類典型行為進行橫向對比發現,相較于其他行為,典型行為一對應四個變量的均值最高。這意味著,對于“課程論文‘復制粘貼’”行為,研究生的態度更為寬容、研究生所處環境對該行為的允許程度較高、研究生執行該行為的困難程度較低,且研究生采用該行為意向的可能性較大。典型行為四對應四個變量的均值最低,從而反映出研究生認為“直接‘拿來’他人論文思想”行為對自己的有利程度低、研究生所在環境對該行為的允許程度低、研究生執行該行為的困難程度高,且研究生采用該行為意向的可能性較小。

(2)回歸分析

通過比較不同人口統計學變量在因變量上的差異后發現在讀學歷在因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對于課程論文“復制粘貼”、學術研究數據造假、小論文復制他人語句、直接“拿來”他人論文思想四類行為,博士研究生的行為意向均顯著低于碩士研究生的行為意向(P<0.05);對于擅署“學術名人”姓名行為,博士研究生的行為意向與碩士研究生行為意向無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專業對五類典型行為的行為意向影響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將在讀學歷作為回歸分析的控制變量。本研究針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分別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模型做了五次回歸檢驗。以典型行為一場景回歸分析為例,自變量為“(個體對行為一的)行為態度”、“(個體對行為一的)主觀規范”、“(個體對行為一的)知覺行為控制”,因變量為“(個體產生行為一的)行為意向”。其余四類典型行為均采用該模型。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數據分析結論對假設的支持水平各不相同。在“小論文復制他人語句”情景下,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均對研究生行為具有顯著影響,表明計劃行為理論對該行為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R2= 0.437)。

態度在五類情況下均與個體行為有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研究生個體對某特定學術不端行為越寬容,則越有可能產生該行為意向,H2得到支持。主觀規范在五類情況下均與個體行為有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說明研究生個體感知到某特定學術不端行為被允許程度越高,則越有可能產生該行為意向,H3得到支持。知覺行為控制僅在“小論文復制他人語句”情景下與行為意向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研究生個體感知到執行該行為的困難程度越低,則越有可能產生該行為意向;在其他四類情景下,知覺行為控制與個體行為未顯示出相關關系,H4未得到支持。

表4 回歸分析結果

三、結 論

對假設進行檢驗,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首先,對于培養過程三階段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研究生在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方面均存在差異性。對于“課程論文‘復制粘貼’”行為,研究生的態度更為寬容、研究生主觀感受到其所處環境對該行為的允許程度更高、研究生知覺到執行該行為所受的控制程度更低,且研究生采用該行為意向的可能性較高;研究生認為“直接‘拿來’他人論文思想”行為對自己有利程度低、研究生所處環境對該行為的允許程度低、研究生執行該行為的困難程度高,且研究生采用該行為意向的可能性較低。

第二,對于培養過程三階段五類典型學術不端行為,研究生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三個影響因素同其行為意向的相關性存在差異。研究生對五類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均同其行為意向顯著相關;僅在“小論文復制他人語句”行為情景中,研究生的知覺行為控制對其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說明研究生個體認為采取該行動時,源于外部的阻礙因素影響較大,重復率檢測平臺能夠快速識別論文語句復制,且期刊對該行為往往有著較為明確的懲處措施,如退稿、撤稿、一定時間內拒稿、發布通告等,因此該行為的高發現率和高懲治力度使得個體不敢做出該行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對其他四類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有待加強。

猜你喜歡
規范課程研究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PDCA法在除顫儀規范操作中的應用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來稿規范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一线在线| 性色一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AV在线天堂进入| 99这里精品|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a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www.av男人.com|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亚洲第一成网站| 免费激情网址|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五月天福利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亚洲精品你懂的| 综1合AV在线播放|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婷婷色中文| 91福利片|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青青极品在线|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亚洲小视频网站|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成肉网|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91www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天天综合网站|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午夜国产理论|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在线激情片|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一| 青青网在线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88av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色综合成人|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欧美第九页|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91热爆在线| 久久伊人操|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熟女日韩精品2区|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3p视频|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