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穎
(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 上海 2010000)
在臨床治療方面,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便,保留時間長、穿刺成功率高、不受體位限制,能夠根據體位的變化而做出合適的改變、有利于肢體運動的優勢[1]。靜脈留置針雖然能夠給治療帶來較多的便利,但是同時受病人及醫院等因素的干擾,也會致使靜脈炎發生率有所上升。本實驗重點探究如何通過護理手段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以下是具體實驗內容。
本實驗共計選取了200例病人對象,他們均為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之間收治的實行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住院患者。以上研究對象均在實驗過程中予以積極配合。根據隨機性以及平均性的原則對病人進行分組探究,這樣便于突出對比效果,對于提高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具有較大幫助。納入標準:①經過Allen試驗證明病人的試驗結果為陰性;②病人的意識狀態無礙,可與醫護工作者進行正常交流。③靜脈搏動狀態正常。之后為對照組的病人實施常規靜脈留置針護理手段,為實驗組的病人提供強化版的護理干預方案。對兩組病人的基本信息進行總結整理,其中對照組包括61位男性以及39位女性,病人的年齡均在24周歲至73周歲之間,留置部位包括手背靜脈、前臂靜脈兩種類型,前者有65例,后者有35例;實驗組的病人由63位男性以及37位女性組成,其年齡均大于22周歲且小于75周歲,留置部位類型與前一組相同,其中手背靜脈者67例,前臂靜脈者33例。從上述基本信息的展示情況來看,兩組在此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因而可以繼續完成下述探究。
對照組選擇常規靜脈留指針護理策略,對病人的皮膚進行嚴格消毒,之后將留置針以15°-30°的角度進行穿刺,當出現回血之后,將留置針再次壓低向前推進1到2毫米。下一步將針芯撤出,使得導管部分全部進入病人的血管之中,同時做好信息標注,如穿刺日期以及具體時間、實施穿刺工作的人員名稱或者詳細工號。
實驗組除了會對病人進行上述操作以外,還會為其提供強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①強化危險因素評估力度。護理人員針對影響病人發生靜脈炎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評估,除了重點探究病人自身因素之外,還要關注藥物問題。病人自身原因包括靜脈血管過小、身體素質低、尚未使用過抗生素等情況。藥物問題包括電解質、化療藥等。
②強化護理工作者的專業素質。組織相關護理工作者接受關于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操作培訓以及理論培訓,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開展相關工作。
③針對病情不同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對策。如服務高危病人時,我們需要在病人的床頭以及床尾制作標示卡以示提醒作用,同時還要借助精密可控輸液器輔助進行工作。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型號較小的針頭。
④在選擇穿刺靜脈血管時盡可能選擇粗大、便于觀察的,盡量避開活動度大的血管。有效安排輸液順序,通常情況下抗生素等容易致使靜脈炎發生的藥物先安排滴注[2]。滴速要合理控制,同時還要明確辨別藥物的配伍禁忌。
要想得到真實有效的實驗結果,必須要依賴于龐大的統計學數據,由于實驗過程中涉及各種各樣的數據,僅依靠人工統計,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因而我們將借助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一分析處理。
根據統計所得的數據來看,實驗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從留置時間指標來看,實驗組的平均保留時間也要長于對照組。
由下表的數據分布情況可知,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
靜脈留置針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隨著其應用的增多,靜脈炎的發生率也有了明顯提升[3]。靜脈炎的出現會給病人帶來較大的痛苦,同時也會增加再次穿刺的難度。當前護理工作者在實施靜脈留置針穿刺時需要重點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本次實驗對于預防靜脈炎發生的護理措施進行了具體探討。由上述討論結果可以看到,強化護理干預對策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對于改善護理質量也有較好的幫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