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燁 王洪建 胡開群 邱 值
(重慶工商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重慶 400067)
近年來,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生源越來越好,學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暴露出一些問題,學校培養出的學生理論知識豐富,缺乏實踐性,反映出了校企聯合不夠深入,導致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較差。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結合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特色和教學實踐,開展基于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定向人才模式的創新研究。為培養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探索出一條充滿前景的道路。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高校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條件下進行了大量和研究和探索,尤其在2019年教育部頒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來,各高校加強了對校企聯合培養的重視。比如高校與企業共同建造實訓基地,特聘企業專業人員到高校擔任教學任務(稱第二導師)等等。目前來看,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目前國內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案例還不多見。相反,國外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案例就經常報道。尤其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就比較重視校企聯合培養,這樣培養出的應用型高端人才能更好地為公司和社會產生更高的價值[1]。
隨著前幾年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以及國家減稅降稅、扶持制造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換、鼓勵人才引進等措施的實施,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比如在研發行業,最近比較熱門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機等領域,這些機械制造領域對設備、場地以及人員實踐能力和創新要求都很高。現如今許多企業的CEO或者CTO都由高校的教授或者博士擔任。我們認為,這樣更能實現校企聯合的目的,對于機械工程專業來說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合培養是可行的、可取的,聯合培養可以作為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培養應用型定向人才的一種新途徑[2]。
聯合培養是通過高效與科研機構、企業、地方政府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校內的理論知識和校外的實踐操作技能,拓寬辦學理念,增強學院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素質。
聯合培養不再是由學校單方面負責人才培養,而是由校-企-學生三方面共同協作完成人才的培養。共同承擔培養人才的義務,共同培養出對社會、企業有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聯合培養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和創新型復合人才。通過校企聯合培養能很好地彌補學生單方面吸取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性的不足,由于機械專業實踐性較強,應更加重視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
聯合培養強調合作培養人才,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和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支持的利益共同體。
目前,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脫軌。一方面是因為目前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培養人才更加偏重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操作性,無法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到企業實習后,無法與公司所需技術崗位對接,難為適應公司生產進度,無法滿足給企業產生高價值。導致定向人才的匱乏,學生的就業薪資偏低,與社會人才需求脫節。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實時社會發展需求了解不足,致使培養出的人才見識不夠寬廣,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使用新型設備人員的要求,難以對當下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價值。
針對這一矛盾,需要建立一種具有針對性的培養機制,需要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習,而不能單靠在課堂中接受理論知識和在實驗室少量的實踐。通過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老師與企業一起協同培養,讓學生接觸生產實際,提高實踐能力,體會實際的項目工程,更加了解企業對崗位的實際要求,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工作崗位的職業素養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為公司所用,才能很好解決人才供應需求,使教育資源利益對大化。因此,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實行校企聯合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和科研機構之間以及中外之間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方面,要在強校企之間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3]。
培養專業定向應用型人才是培養既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能夠充分地展現兩者的優勢——本科院校所掌握的扎實的理論知識、企業所學的較強的操作實踐能力。因此, 需有效地結合這兩點的優勢來制定培養方案, 若只是簡單地分幾個階段來對學生的培養, 將違背了聯合培養最初的意義, 達不到真正培養定向優秀專業學生的目的, 培養出的學生將不倫不類, 沒有機械工程專業的特色。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應做到:①在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習階段,應該重視理論課程、人文課程的教學, 提高學生理論素質、綜合素質;在校期間的一些實踐、實驗課程應多請企業的教師承擔;②在機械專業相關的知名企業的學習階段, 多向工廠里面的師傅請教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應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勇于實踐中檢驗,這樣更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對實際生產線上出現的問題能夠合理解決。校企雙方互派教學人員進行交叉教學, 以保障校企聯合培養給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結合;③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踐階段, 院校教師應到企業進行現場理論知識的指導, 達到校-企-學生三方緊密合作;④在最后做畢業設計的階段, 選擇畢業設計課題時,也應該做到三方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
緊密結合重慶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教學實際情況,構建了以理論為基礎,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創造了新的教學方法,整合了學校、企業和個人的資源優勢,制定落實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方案,完善課程內容,構建有效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使高校培養出的應用型復合人才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形成良性互動,促使校企協作發展、共贏。通過聯合培養,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工程中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