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力
(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 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高職學生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基礎比較薄弱,對于數學這種前后連貫性大又需要一定學科思維的學科,學習起來比較吃力。互聯網由于它的色彩豐富性和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將它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融合,可以多角度進行數學教學,從而有效中和高職數學教育枯燥無味的特性,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本文旨在討論互聯網如何與高職數學教育相融,從而衍生出更好的能夠真正付諸于普及化實施的教學方法。
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對于數學這種邏輯思維比較強、知識相對晦澀難懂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1]。在此基礎上,高職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厭學,甚至自我放棄。而且這一現象是群體性的,高職的學習氛圍,更加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這種情況是高職教學中十分常見的現象。
基于上述學生特點,在部分高職教師眼里,他的學生天然比普通高中的學生差一等,學生接受不了數學知識,取得不了優異成績,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從不去自身找原因,也不去反思革新自己的教法。學生的自身特點是基礎性因素,教師的松懈就是關鍵性因素,是這部分教師的松懈,讓本就基礎薄弱的學生,更加難以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惡性循環。需知再好的石頭,沒有好的打磨工具和技藝,也很難把它變得耀眼奪目;而朽木,若是帶著匠人的心意細細琢磨,也會大放異彩。學生之于老師,就像是刻石之于匠人。
教師在以傳統的黑板為教學基礎性工具的教學過程中,設計出的教學工具,大多呆板單調,不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也就不能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2]。而且傳統教學工具的設計制作,費時費力,再加上效果并不明顯,很多教師選擇了放棄。而現今結合互聯網技術的多媒體課堂教學,可以借助于多種色彩、多種手段,生動靈活地開展課堂教學。在設計方面,有大量的網絡素材可以參考,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階段自主選擇并加以創新。而在制作方面,借助相關軟件,教師可以直接生成他們需要的圖表和幾何模型,省時省力。
互聯網的優點,在學習幾何知識時顯得尤為明顯。高職階段的幾何知識,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幾何知識,難度系數直接躍升。學生很難在平面內建立起很好的幾何模型,也就不能發現題目的解題關鍵。借助互聯網可以在三維坐標下生成立體圖案,讓學生在觀察中學習,學習中觀察,更好地抓住解題關鍵,并形成一定的空間思維。
互聯網可以提供的教學素材不僅僅局限在圖片線條方面,互聯網還可以提供音頻影像資料[3]。在課堂開始的時候,為了讓下課玩鬧的學生收心,吸引學生注意,也為了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安排色彩鮮明的圖片、悅耳的音樂和趣味性強的視頻。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教師可以在開場擺放房梁、塔吊和衣架等日常常見圖形,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穩固性和它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然后設置疑問,這是一個什么圖形,它怎樣可以具備這樣的穩固性,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因為互聯網技術可以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教學內容,在一些與現實結合性較強的問題處理上,根據互聯網甚至可以生成小動畫,可以讓學生更輕松地理清問題脈絡,從而形成比較明確的解題思路[4]。將題目與生活的相關性放大,除了能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題目的內在邏輯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應用性,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比其他學科要強,但也四散著零碎的知識,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整理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整理知識框架,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科脈絡。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板書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借助互聯網,教師可以提前搭建好系統性框架,提前做好知識總結,更加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5]。
高職階段的數學教學狀況一直讓人擔憂,學生基礎差,學習氛圍糟糕,教師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如何打破這種教學僵局是一個問題。將互聯網融入課堂教學,豐富數學課堂,讓課堂更加地生動活躍,從而優化數學教學模式,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可以借助豐富的音頻影像資料,打造生動的開場,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三維架構,展示立體模型,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這門學科的實用性,培養數學思維,提高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