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娥
(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學 福建德化 362500)
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深入,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對于高素質人才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已經逐漸將核心素養作為目前各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發展中的關鍵,同時這也是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中明確提出了要體現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其中包括科學思維、態度以及責任等各方面。在日常教學時,要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和應用,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們在課堂中逐漸形成化學思維觀念,利用化學思維對日常學習中的諸多問題進行妥善處理,這樣有利于實現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各種新知識的導入,需要有意識的將問題情境直接設計在對應的化學實驗中,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們通過化學實驗的具體操作,對新舊知識點的交替以及相互之間存在的矛盾沖突問題進行客觀的分析,通過這種方式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啟發學生們的思維,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們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比如在“電解質”這一節相關概念的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的依靠教師的講解,那么勢必整個過程過于枯燥、乏味、抽象,現有的知識點很難理順清析,學生們也難免會死記硬背,導致錯誤百出。基于此,如何讓學生們可以快速的對這些知識點以及重點概念有所認識和了解,關鍵要素就是要認識到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狀態下的離子產生條件。,并不是具有導電特征的就是電解質,不導電的就不是電解質,針對這一關鍵要素,可以對化學實驗進行合理的設計,通過實踐操作,有利于強化學生們的認知。
首先,在實驗操作中,要取一定量的NaCl固體,將其放置在燒杯中,同時要將銅鋅電極插入其中,對電流計的指針是否會發生嚴重的偏轉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通過實驗活動學生們會發現指針并沒有出現任何的偏轉現象。其次,在實驗中,將裝有NaCl固體的燒杯中,加入水之后插入銅鋅電極,對電流計的指針是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偏轉現象進行觀察。在經過觀察之后,發現指針發生了偏轉現象[1]。此時,學生們就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是相同的NaCl,一個導電而另外一個則不導電?針對這一現象,如果是直接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對這兩個實驗現象進行解釋,那么學生們在從中得到宏觀體驗之后,就會產生出比較激烈的矛盾沖突影響。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在實驗的情境下,可以對問題進行創設和提出,將問題的重點方向指向電解質導電的條件、本質。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解釋時,就是NaCl固體在水溶液中,產生出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實現定向移動之后就會導電。
除此之外,在后續的實驗操作中,將稀硫酸、稀NaOH放置在燒杯當中,將銅鋅原電極插入其中,對電流計的指針是否出現嚴重的偏轉現象進行觀察。在觀察后學生們發現指針出現了偏轉。那么此時,教師要為學生們創設問題情景,為什么稀硫酸、稀NaOH可以導電,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解質又有哪些?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和分析時,發現在H2SO4、NaOH水溶液當中也會產生出具有自動移動特征的離子,在經過定向移動之后勢必會也發生導電的現象。在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對比分析之后,可以總結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解質包括酸、堿、鹽、活潑的金屬氧化物以及水。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利于通過實驗的辨別和分析,對實驗情景問題進行合理的創設,逐漸遞進,以微觀的角度分析問題,對學生們的問題發現以及解決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作用。同時,又可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核心素養要求落到實處,對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調動作用。
眾所周知,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將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在具體展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要針對目前現有的一系列教學內容,對問題情景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應用,以此為基礎,有利于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對學生們的自主探究意識挖掘具有實質性意義,有利于培養學生們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比如在針對氣體進行制備實驗操作時,對氯氣進行學習時,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具體展開之前,可以有意識的讓學生們自主的完成有關CO2的相關實驗室制法設計實驗操作。教師在整個設計基礎上,由于氯氣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征,因此在制備時,可以以不同的問題,逐漸加深難度,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而且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2]。比如“要設計一個制備氣體的裝置,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在對裝置進行設計時,如何實現簡單的操作”、“是否可以設計出隨時使用隨時制備的氣體發生裝置”,通過這一系列完成的提出,為學生們提供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引導學生們大膽的假設,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逐漸形成可靠的“模型認知”。
在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上,對問題情景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創設和應用,有利于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實現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這樣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問題發現、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