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亮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素質教育提出的全面發展的學生觀中的重要理論。旨在通過自主課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創新教師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用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理性知識框架,尋找知識聯系,通過討論等方式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學生這樣的課堂中不僅能夠迅速掌握好語文知識,也能鍛煉舉一反三的能力,有效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其他的問題。
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者之間形成的關系,由一方影響另一方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師作為教育者,傳統意義上是課堂的主宰,教師教,學生聽,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無限次重復達到教學效果,而自主課堂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將知識進行快速轉化,達到學習的目的[1]。
自主課堂上,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等,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由學生擔任課堂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設計課堂,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快接受知識和使用知識[2]。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已經和成人一般無二,完全有能力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調動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發揮主觀作用,這樣學生的樂于助人等優秀的閃光點也會閃現出來。
課堂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良好的導入模式可以讓學生迅速調整上課狀態。教師可以在導入時提問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學生通過問題去尋找答案,在尋找過程中可能會對課文通讀多遍,學生找到問題之后教師要進行引導,不全面的答案加以補充,不準確的加以糾正,這樣學生會獲得成就感,增加對語文的興趣。比如在鴻門宴的教學中,教師進入教室可以說:“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很有名的歷史事件,叫做鴻門宴,在這個事件中有很多人物,每個人物有一個事件,同學們通讀課文,先找出這個事件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然后通過這些人物將文章劃分為6個小片段,并試著給每個小自然段起一個小標題,完成之后可以跟前后同學進行討論和對比。”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會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有利于教師進行精講。
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更有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進行這樣的氛圍建設。隨著科學生產力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多的應用在了教育行業中,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隨時能看到關于課題的動畫視頻能。教師在課前可以提前搜索,下載下來,然后學生在課上通過眼睛耳朵的協調對知識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也更有利于課程的順利開展。比如在學習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時,老師可以搜索舒緩的背景音樂,在同學朗讀的時候進行播放,這樣學生在歌曲的氛圍下更能深刻理解“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等詩句的意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傳統模式上進行的創新,學生在合作中可以通過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想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或者可能為自己提供更深的思路等,這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深的擴展[3]。比如在進行“孔雀東南飛”的課題講授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每個小子設置一個任務,比如A小組交流一下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性格特點,B 小組交流一下為什么而人要抗婚? C 小組交流一下焦、劉二人為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殉情,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為什么?通過這樣的探討方式,學生可以深刻挖掘文章背景,方便學生透徹的理解課文作者表達的思想。
在文章閱讀中使用合作學習時,主要由教師采取分組的形式進行。教師在進行分組時,一定要考量學生的整體水平,比如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盡量使每組學生的平均水平相差無異。比如在進行《荊軻刺秦王》一文的講解中,教師提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提出學習任務,比如將文章分成三大自然段,并將每大自然段用一個小標題來概括出來。泛讀文章兩遍并找出荊軻為什么刺殺秦王?荊軻最終成是否成功刺殺秦王?然后讓每組學員開展討論并且交流。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比如說課外書等。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背后的教育意義,再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選取科學的方法,發展學生語文思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教師只有自己重視自主學習課堂,帶領學生認真實行自主課堂,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才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