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新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八中學 福建泉州 362500)
問題情境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更加主動獲取知識,探索新的內容。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該方法,借此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形成好的品德,并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
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了解到生活與化學知識的關系,激發學生化學工具性的意識,促使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形成。化學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中,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希望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利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時,應體現出核心素養的特點,對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中健康成長[1]。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效果,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化學素養,使學生形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學生的生活是情境創設的前提,是教學質量的保證。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會使學生出現熟悉感與探究欲望,能夠有效提高問題教學效果。
以《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為例,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掌握氮、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該元素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對環境的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活動正式開始前,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作為引出教材知識點,為學生更好學習文化知識打下基礎。教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過很多化學元素,那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氮元素嗎?學生1:農業中使用的化肥中含有氮元素。教師:那你知道化肥中的氮有什么作用嗎?學生1:我認為它是植物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夠為植物健康成長提供能量。教師:那么其其他同學,還了解哪些關于生活中的氮元素?學生2:很多事物中也有氮元素,如雞肉、瘦肉、牛肉等等。教師:那你們對氮元素的性質有哪些認識?學生紛紛搖頭。這時教師可以引出課本知識,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的學習,并掌握新的知識。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生探究欲望,并在探究中掌握理論知識,以此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化學實驗是教育的一部分,擔任著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教育責任。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化學實驗作為入手點,利用此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化學實驗過程進行討論學習,以此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促使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形成。實驗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驗基礎,科學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實驗,順利完成教育工作[2]。對于高中生來講,實驗一直都是教學難點,不僅理解上存在問題,在動手操作中也存一些不足。問題情境在實驗教學中運用,彌補學生學習上存在不足,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有效性。
以《化學能與電能轉換》為例,進行該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探究化學知識,思考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情況,并將此靈活運用在實際問題中。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組為單位的方式,引導學生實驗操作,理解實驗原理與操作方法。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前,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原電池的原理、形成條件是什么?第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第三,化學實驗中哪些不良操作行為會影響實驗結果,導致化學能與電能無法順利轉換?確定學習任務后,則引導學生自主實驗,讓學生在操作中掌握實驗方法,以此提升實驗教學效果。實驗教學與問題情境的結合,提升學生對實驗學習的認識,促使學生實驗能力形成。
高中化學教學中,為了將問題情境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培養學生學科素養,需要融入個更多的學習資源,利用多種化學教育資源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促使學生素養與能力形成。與化學知識有關的內容非常多,不僅包含生活方面的信息,同時也有一些新聞事件、自然風景等方面的內容[3]。課堂教學中,加強對教材信息的分析,合理選擇教育資源,通過資源整合,設計問題情境,組織教學活動,以此提升教育質量。
以《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為例,進行該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我國化石燃料發展情況,并利用多媒體展示在課堂上,使學生對我國化石燃料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視頻播放后,對學生問道:化石燃料在國家、社會發展中作用是什么?其是否會對生態環境發展產生影響?如何保護環境,展示化石燃料的應用優勢?確定學習內容與問題后,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了解化石燃料發展情況,并掌握相關的有機化合物。通過學生問題探究學習,強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提高文化知識學習效果。問題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學習過程更加生動,無形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活動中,采用多種不同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輔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以此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