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琳琳
(河北省晉州市第二中學 河北晉州 052260)
高中階段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存在一定差異性,而在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導致教學活動難以真正實現覆蓋全體學生,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掉隊的問題,還會影響到部分學生的學習效能。在該情況下,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分層教學,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其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自身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是結合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要求,并根據教材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按照教學大綱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教學要求,把學生依次分為A、B、C三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進行的分層設計,主要是為了適應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性,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通過學生個別差異,把學生認知活動進行劃分,劃分成為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中完成適應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任務[1]。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具有面向全體和兼顧兩頭的特點,慢慢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在一個班集體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是不同的,對于新知識的掌握速度也是不同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利用一刀切教學模式,會大大降低教學效率,也很那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新課改要求相違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認知等要素,創建學生分類分層基準與規范,保證學生分層有效性。A層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理解數學知識存在一些偏差,數學基礎相對較差;B層,基礎知識掌握較好,課堂參與性一般,數學成績在班級中間水平;C層,數學知識掌握較為牢固,具有較強的課堂參與意識,數學成績較為優秀,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此外,在對學生分層式,教師應積極聽取學生意見,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并利用流動分層的形式進行分層,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應結合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調整分層情況,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分層效果,為開展分層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想要有效提升分層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目標,是預期達到標準與學習效果,可以促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明確,這和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具體化和學習能力層次化相符合[2]。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目標,促使各個層次學生都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講解“指數函數”時,針對A層學生,要求其可以掌握指數函數圖像、概念、性質等知識點;針對B層學生,要求其可以掌握指數函數圖像、概念、性質等知識點的基礎上,能夠歸納01時函數性質與圖像的差異,提升學生類比分析能力;針對C層學生,要求其在可以掌握指數函數圖像、概念、性質等知識點、能夠歸納01時函數性質與圖像的差異的基礎上,能夠利用這些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數形結合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分層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可以有效提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效率,還可以促進各層次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發展。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學生自我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進而對教學策略進行適當調整。與此同時,學生自我評價的出現,有效促進了傳統教學評價的改革,有助于提升評價合理性、科學性,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對學生預習、課堂表現情況、作業完成度、月考成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積極給予學生經常性、動態性評價,這樣不僅可以為后續開展分層教學提供依據,還可以促使每個學生了解自身情況、學習成績、學習效果,明確自身的定位。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發展性眼光,客觀準確的評價學生,鼓勵學生自我提升和發展。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個別性評價,針對學習態度發生較大改變、獲得較大進步的學生,可以進行公開表揚與鼓勵,激勵其他學生共同進步,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利用分層教學,通過學生、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教學手段,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高效學習,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