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鑫貴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中學校 重慶巫山 404707)
當前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注重目標導向方法的運用,要提升自己以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目標意識,對教學內容、思維和方式進行優化和調整,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就要先從意識層面進行改變,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運用目標導向方法,教師就要設置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依據計劃開展系統性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重視學科的作用,提升學科教學的地位。學校也要杜絕出現課程被占用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本學科的重要作用,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要提升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水平,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就要積極的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除了要在教學方法以及理念方面與時俱進,還要采取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后,就要思考如何實現高效課堂,這就要采取先進的科技,對教學進行輔助[1]。以往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口頭講述,而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就要運用先進教學技術,讓他們掌握如何設計、操作和管理等。比如,在學習“信息資源管理”有關內容時,教師就要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市場統計活動,讓學生統計某路口每小時的車流量,要結合車輛類型分開進行計量,學生將統計到的數據提供給教師,教師再運用多媒體總結分析數據,把每種類型的車在該路口的流量用統計圖的方式進行展示,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統計表的制作過程拆分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統計圖的制作步驟和方法。相比于口頭講解,運用多媒體直觀的進行展示,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要構建完善的信息技術內容體系,就要做到幾點:首先,教學內容要及時更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入到教學中,進而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綜合的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基礎水平等,進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再次,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提升他們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最后,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合理的設計教學目標以及內容,還需要加入開放、拓展的題目,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鍛煉和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比如,在學習“文本信息加工”時,教師可以先找到一些全新的字處理軟件,之后了解學生對于這方面知識的消化以及吸收的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目標以及內容。課程學習完后,教師要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如,“除了常用的拼音輸入法之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輸入法?能夠處理字的軟件有什么?這些字處理軟件的操作都有什么?想要在一篇文檔中插入圖片要怎么操作?如何設置背景?”等,讓學生到機房實踐。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還能夠讓他們運用知識進行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其包括較多的內容,比如,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平時表現、操作能力、運用能力、教師投入狀態等,還有成績考核機制。學校與教師要共同監督以及評價學生,鼓勵他們開展有效的學習。比如,在學習“信息資源管理”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數字助理進行信息計劃的安排,或是使用電子表格對個人財務進行管理,還可以采用blog管理網絡中的信息資源,還有運用資源管理器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管理、運用收藏夾劃分類型,對喜歡的網站進行收藏。通過運用這些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可以體現出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展現出他們的實踐操作水平;不僅能夠監督教師的教學效果,還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依據,提升教學的針對性,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這有利于目標導向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只有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配合,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更好的發揮出該教學方法的作用。所以,教師就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的了解他們的思想和興趣愛好,對教學進行優化,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綜上所述,要想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的運用目標導向教學方法,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教師要確定教學目標,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方向和指導,清楚重點內容。教師還要合理的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降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