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博
(河北省晉州市第二中學 河北晉州 052260)
在高中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課程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最近幾年該課程教學備受關注和重視。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創新,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逐漸顯露出一些弊端,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計算思維,主要是指利用抽象方式對現實問題進行描述,并利用信息處理流程展示出問題解的解決方案。在現代化背景下,計算思維應成為了每個高中學生必備的基礎思維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學生的計算思維進行培養,進而有效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實現教學目標。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現階段有很多教師、家長、學生對于計算思維的認識都存在模糊的問題,認為計算思維等同于計算機技術,認為信息技術課程就是學習具體的計算機技術,沒有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課程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講解技術內容,只要學生可以利用軟件完成任務和做出作品即可;而學生會因為掌握了技術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技術能力已經足夠了。加之,部分教師和學生因為信息技術課程不是高考內容,若投入過多的精力會影響到其他課程學習。這些錯誤的認知導致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課時少之又少,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上述錯誤認知中,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計算思維關注的求解過程。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結合問題仔細分析、細化任務、抽象問題模型、對比問題模型的異同、尋求不同的求解途徑和歸并求解方法,在求解過程中學生自主呈現思維能力,這就是計算思維[1]。從中可以看出,計算思維和學生的寫作、閱讀、算數等能力是一樣的,并不是特殊人群具備的,如程序員、科學家,而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思想認知,轉變自身的想法,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課程,提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和監督,有效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若僅僅憑借教師的講授,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會處于機械模仿的水平。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順應的發展,把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重點內容,指引學生自主利用所學知識,發揮計算思維,進行思維創新,尋找新的思維方式解答問題[2]。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觀察生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實際生活作為切入口,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模擬,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指引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探究、分析、討論,并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例如,在講解word自選圖形制作時,為了可以使學生學會繪制圖形,教師可以引入上學和放學時人流高峰時段學校門口堵車的現象,對學生進行提問:怎樣可以引導司機有序停車,要求學生對現象危害進行分析,討論出解決問題方法。經過討論后,學生們得出可以利用圖形設計制作標志引導司機有序停車。緊接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創意設計標志。在該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圖形繪制技能,還可以提升學生發現與思考問題能力,提升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
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特點是不同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而是需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內化學生的計算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對其個性、知識能力水平進行掌握,科學合理分組學生,利用分層教學模式,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3]。與此同時,教師需要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內容進行科學規劃,利用針對性、有效的教學手段,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形成計算思維,并內化成為自身的信息素養。此外,在分層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掌控,把每個環節中都融入分層意識,從根本上提升整體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計算思維的內化。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重要性,仍然利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一味的灌輸給學生,學生很少有機會實踐操作,嚴重影響到學生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為學生以后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