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鋒
(河北省平鄉縣周天小學 河北平鄉 054500)
數學是學生們日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同時實踐性普遍比較強。數學雖然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但是在教學中的應用卻要超過現實生活。尤其是在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提出以及實踐中的不斷落實背景下,明確提出教師要從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利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們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情境創設,有利于學生們注意力、好奇心的激發,同時可以積極找出問題的思考內容和方式,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為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現有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學生們在日常學習時,普遍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計算題方面。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書本上涉及到的練習題,讓學生們反復的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不斷的計算,無形當中導致學生們的課業負擔越來越嚴重,甚至嚴重時,還有可能會直接造成學生們在心理方面的厭惡情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1]。教師在日常教學時,由于整個過程過于枯燥,過于關注和重視書本當中的知識點,無法與情境外景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久而久之,就會嚴重的忽視各種不同類型計算方法后續的應用,導致教學方法過于生硬、老舊,學生們也無法提起興趣。
首先最為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小學生們對于各種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不是很牢固。由于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對學生們的思維要求普遍比較高。通常情況下,教師或者是學生在日常學習時,普遍都會將過多的關注度和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教學方面,但是這樣往往很難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要想保證學生們各方面學習能力的提升,就必須要提前打下良好基礎,只有基礎牢固,才能夠保證學生們遇到任何問題時,都可以迎刃而解。其次,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保證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被有效的激發和調動起來[2]。在大多數人的心目,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知識點過于復雜、難懂的學科,特別是在小學三年級,這一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各種基礎知識的鞏固以及新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們的要求普遍有所提升。針對這一現象,在日常教學時,教師應當以鼓勵教學為主,積極耐心的引導學生們逐漸解決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點、重點知識。
學生們在日常學習時,通常情況下都是單純的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即使是面對相同的問題,也無法提高自己的興趣。尤其是在對“計量單位”等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時,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或者是課后背誦各填空題的標準答案,比如小明的體重是25kg,一個一元的硬幣大約重量為6g等這種類型的習題,學生們只是單純的背誦下來,但是對其中各種不同類型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情況仍然無法理解。利用傳統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時,通常情況下會導致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過于表面化,掌握的知識點也不是很牢固,無法很好的與具體事例之間建立良好的結合關系,無法對學生們展開各方面能力的訓練,學生們很難養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時,很難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只是單純的以機械化的方式套用公式日常生活實踐中缺少各種相關知識,導致學生們在針對各種問題進行處理和分析時,整體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相對比較強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相對比較廣泛,適合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場景,讓學生們真正的融入到場景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為基礎,有利于引導學生們學會如何主動解決問題。在這種輕松舒適的環境當中,有利于逐漸緩解學生們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排斥心理,盡量減少嚴肅的氛圍,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這樣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們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們學會如何快速、有效的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
除此之外,在當前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型技術在很多領域中都可以得到廣泛應用,各種網絡、課外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因此,在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和廣泛應用下,教師可以適當的在課堂上利用動畫、音頻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方式,實現情境導入式的教學,或者是直接利用PPT的形式,將各階段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梳理。這樣不僅有利于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保證學生們在日常學習時的效率、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數學三年級的學習至關重要,不僅是對之前知識的鞏固,而且可以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時要鍛煉學生們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利用情境創設等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們在日常學習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提升,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