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偉 鄒金利
(六盤水師范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貴州六盤水 553004)
近年來,轉專業在大學變得“流行”起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大學生在高考以前對所報的專業了解不夠深入,許多人所錄取的專業并不是自己填報而是被調劑的,入學以后容易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由于就業競爭越來越大,大學生更希望就讀就業前景好的專業;部分大學生在入學后因個人能力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專業的學習;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等。諸多原因導至近年來大學生的轉專業需求日益突出。2017年2月,國家教育部修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規定“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彰顯了國家對大學生轉專業工作的重視和對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關懷。也反映出轉專業工作對大學生的發展及高校的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入學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學習,他們對所學專業會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對自身的能力及興趣與專業的匹配度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經過思考和權衡,許多大學生更愿意轉到比當前專業與自己更為匹配的專業或者自己認為就業前景更好的專業進行學習。高校的轉專業政策無疑為這樣的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成就大學生的自我發展。
首先,可能影響大學生的自我發展。部分大學生由于對自身的能力評估不全面或者對轉入的專業了解不夠,甚至是盲目跟風轉專業,轉到新專業以后很容易出現在學業、人際關系中不適應的問題,導致其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果不理想、人際交往變得消極等,從而自我發展受到影響。
其次,容易造成“冷門”專業辦學困難。高校的轉專業政策及選拔過程普遍對申請轉專業的大學生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而“冷門”專業的大學生轉專業的愿望明顯高于其他專業,因而很容易導致這類專業優秀的生源大量轉出,進而打亂高校教學資源的分配,對該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社會認可度進一步降低,招生和發展更加困難。
再次,增加高校的管理負擔。轉專業學生的學籍管理、課程“補修”、班級、宿舍及組織關系等方面的變動等等諸多工作都是轉專業工作給高校帶來的系列“麻煩”,必然要消耗高校的管理資源。
調查顯示,高校申請轉專業的很多大學生是因為所學專業并非高考所填報的第一志愿,其中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被調劑到當前專業進行學習。這些大學生從進校開始就容易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一部分人會主動去了解學校轉專業的相關政策,然后做出轉專業的規劃;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會漸漸在當前專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決定留在當前專業繼續學習;然而,也有少數大學生既沒有興趣繼續學習,也不思考改變自己的處境,很容易在大學中迷失方向,最終學業發展受阻。
當然,即便不是被專業調劑的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的人也會覺得當前專業與自己的預期相去甚遠,逐漸失去興趣;而有的人可能會感覺當前專業的一些課程學起來很吃力而學習信心動搖。他們最終也會萌生轉專業的想法。
因此,建議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專業認知的理性引導。通過開設講座,配備專業導師等方式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將專業學習所需的基本素養及專業的就業前景等清晰地傳達給學生。引導大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正確評估自身能力與感興趣專業的匹配度,為真正需要轉專業的大學生提供幫助、暢通轉專業渠道;同時勸導盲目跟風轉專業的大學生認清自身專業定位,留在當前專業繼續學習;另一方面,組織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培養本專業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讓學生盡快適應本專業的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當前專業中找到歸宿,成就自我。
另外,對轉專業失敗的大學生,學校應當組織專業導師等相關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令其積極面對挫敗,重拾細心,盡快把精力投入到本專業的后續學習中來。對轉專業成功的大學生,所在院系可安排相關教師對其需要先修課程支撐的專業課程進行輔導,以便他們能盡快實現新專業的課程銜接。同時,學生科在調整轉入學生宿舍時應當盡量人性化,充分考慮其人際交往、學習生活便利等需求,便于大學生轉入后很快適應新的生活、社交環境。
大部分高校都會存在這樣一些專業,它們在社會上很少被人熟知;有的專業就業面比較狹窄或者就業崗位比較“苦”;而有的專業對口的行業在近些年發展不景氣,能提供的崗位也比較少或者能給大學畢業生提供的薪資待遇比較低。這些專業亦即人們口中的所謂“冷門專業”。
然而,許多大學生并沒有真正去了解這些“冷門專業”。事實上,有的“冷門專業”不被人熟知是因為它是一個新設立的專業,未來的發展可能具有很大的潛力;有的看起來就業面比較狹窄或者就業崗位比較“苦”,但能帶給就業者很高的薪資待遇;有的看起來對口行業不景氣,未來幾年卻飛速發展。
因此,建議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建立正確就業觀的引導,讓學生懂得專業的冷與熱是相對的、動態的,它們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而變化,沒有好壞之分,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熱門的專業。同時,著力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提高所謂“冷門專業”的社會認可度,讓這類的辦學進入良性循環。
最后,建議高校大力推行大類招生制度,拓寬大類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口徑,提高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大類專業分流的工作讓大類學生更多關注本類專業的選擇而較少考慮轉專業。另外,部分高校的大類分流工作與轉專業工作在同一個學期進行,學生只能擇一參與,這些都會減少轉專業學生的比例,降低轉專業給學校帶來的管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