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荼 程志勇
(1.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 重慶渝北 401120;2.重慶市松樹橋中學校 重慶渝北 401120)
“寫”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語言輸出的形式之一,是一種語言表達技能,是衡量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義務教育階段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寫作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在目標要求、學習難度、學生心理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初小英語寫作教學銜接問題而導致的課堂教學效益低下,學生寫作熱情銳減常令師生困擾。
詞匯在寫作教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新課標對各階段學生的詞匯量做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學生往往多偏向于對語言活動的興趣,而對于自然拼讀和詞匯積累的意識欠缺,這些散亂的知識片段因得不到及時加工無法形成詞塊鏈,以至于在初中階段很難被喚醒。久而久之他們的習得性無助感會被強化,認知內驅力會慢慢消失,也就導致了初中寫作教學中嚴重的兩極分化。
由于詞匯欠缺,學生在閱讀繪本、教材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生詞障礙,進而導致其不會主動閱讀和提煉文本結構。因此,在寫作時往往沒有必要的語言準備,對于文章的整體規劃意識也較為欠缺[1]。據調查顯示,約有12.6%的學生表示在小學階段進行了繪本閱讀和信息圖繪制,約9.3%的學生表示在小學階段接受過系統的寫作思維訓練,約63.8%的學生表示在小學階段從未進行過寫作訓練。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缺乏寫作思維和模型建構訓練。
在七年級的寫作教學中,學生缺乏規范的表達是教師面臨的一大問題。批改作業時常常發現學生隨意使用表達符號,如在陳述句末用問號,在特殊疑問句中用句號,句號畫圓圈等現象。學生普遍缺乏首字母大寫意識,或者在逗號后大寫,甚至有的學生直接大寫整個單詞。
反思初小寫作教學銜接中的諸多問題,要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其做好語言準備,豐富話題內容,提高寫作話題與內容的相關度,合理構建語篇結構,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審美和反思能力。這是一個自我診斷、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過程。鑒于此,探索動態診斷IIAR(Involvement - Inquiry - Application - Reflection)模式開展寫作教學,通過卷入學生、合作探究、遷移運用、反思完善四個環節,以問題驅動和任務驅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話題喚醒、知識儲存等環節逐步提升其寫作水平,以做好初小寫作教學的銜接。
切近生活的話題素材是有寫作真實發生的必備前提。在課堂上教師要圍繞寫作話題為學生提供來源于生活的信息,積極鼓勵其主動參與,通過信息的提取與整合,為寫中活動做好語言準備。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2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家庭成員介紹”這一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喚醒在三年級上冊Unit1&2、三年級下冊Unit1、四年級上冊Unit3&6及四年級下冊Unit2所學的相關知識,分別將外貌介紹、be動詞使用規范、自我介紹、顏色介紹等信息融入到寫作內容之中。通過碎片化信息在圖式和活動環境中不斷卷入,使知識和經驗通過聯結成為一個系統,進而達到鞏固和延伸的目的。
寫作框架的構建是一個認知過程,它不是教師直接拋給學生的,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去提煉。因此,教師要善于引生入境,讓其享受和見證寫作模型產生的過程[2]。在初小銜接階段,搭建寫作框架時一定要結合當前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
新課標指出要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對知識的內化實現真正的遷移[3]。由此可見,在初小寫作教學銜接中,對寫作模型的遷移顯得至關重要。但是遷移不是一個簡單的發生過程,而是以知識吸收和內化為前提的。由于七年級上期的學生尚不具備獨立診斷和進行系統評價的能力,我們采取的方式主要通過集體修正和優化來促成遷移和創新的發生。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9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采訪的方式了解同學最喜歡的科目、運動、顏色等信息,然后根據范式進行重新創作,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通過范式比對、小組診斷來體會連詞的使用藝術和簡單的邏輯推斷能力。
評價和自我反思是寫作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可以促成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二次優化和修正。鑒于七年級學生還不具備獨立進行系統評價的能力,在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后,教師可以引導其基于某一視角在組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定量分析,為作者提供更廣闊的修改思路。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6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助動詞和行為動詞形式、名詞單復數、be動詞用法、連詞使用等進行評價和提出修改意見,以幫助學生盡快發現和修改作品中的錯誤。此外,在課堂結束前還應該給學生3—5分鐘時間留白,用于梳理本節課學習內容,真正做到查漏補缺。
同一學科不同階段的銜接問題是多樣的,產生的誘因也是多方面的,初小英語寫作教學銜接亦是如此。但是,只要我們善于分析學情、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合理使用教學策略,在課標的統一要求和指引下我們在教學中的攔路虎就會越來越少,教學效果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學生態也將得到優化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