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繼 劉 輝
(重慶巫山大昌中學校 重慶 404707)
溝通、交流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間信息、思想和情感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該過程是動態(tài)化的。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時是有效的,有時是無效的,加之高中階段學生具有獨立認知,情感豐富,且易于波動,具有較強自我意識,渴望和人交往,但是對班主任存在一定芥蒂,內心處于封閉狀態(tài)。因此,針對于高中班主任來講,除了教學任務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還需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思想狀態(tài),深入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利用一定的溝通技巧和原則,給予學生尊重和關心,幫助學生解決思維和情感問題,多鼓勵和肯定學生,進而有效提升交流和交流有效性。
高中學生年齡到多在17歲左右,該階段學生身心快速發(fā)展,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逐漸獨立,擁有私密空間,情感世界與心理世界也變得越來越隱秘,不喜歡班主任、家長介入,渴望自由,喜歡自己掌握命運。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是犯錯誤時,大多數學生都不愿意承認錯誤,不愿意積極主動尋求班主任、家長的幫助,而是在私下自己解決或者是找朋友幫助[1]。例如,有的學生會因為早戀受傷,或者是和其他學生發(fā)生矛盾,這時他們不愿意求助班主任、家長,其認為這是丟臉的事情,很多時候事情會越來越糟糕,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學會積極主動的和學生溝通和交流,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對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在該過程中,班主任應轉變自身的角色,以平等的地位和學生相處和交流,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獲得學生信任。與此同時,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深入了解,對學生的行為特征進行觀察,及時發(fā)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和學生溝通交流,指引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高中班主任在和學生溝通交流時,需要尊重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也尊重班主任。若班主任每天都隨意打罵學生,高高在上的面對學生,不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平等對待學生,那么學生非常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學習與成長。而且,高中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渴望獲得班主任和教師的尊重。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學生才會理解和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更加信任班主任[2]。與此同時,班主任應多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和學生坐在一起,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在學生之間出現矛盾時不要偏癱任何一方,需要結合客觀事實處理問題。并且,在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避免立即指責學生,也不要立即請家長,而是需要對背后的原因進行了解,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可以從心底里接受班主任的批評與指導。
在高中階段,實際上每個學生都存在惰性問題,這時需要班主任的激勵和肯定。高中學生學業(yè)壓力較大,心理負擔較重,若長時間無法得到有效疏解,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因為壓力大、心理負擔重而成為了后進生;很多后進生表面上看起來自暴自棄,實際上內心存在諸多壓力,心理非常委屈。因此,班主任在和學生溝通交流時,需要給予學生激勵和肯定,主動和學生合作,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進而有效提升班級成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發(fā)揮出自身的表率和領導核心作用,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一起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例如,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墻壁布置、黑板報布置,一起進行教師衛(wèi)生打掃,一起規(guī)范儀容儀表等;與此同時班主任還可以開展一些班級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此外,針對后進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溝通,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激勵學生;針對優(yōu)秀生,不要一味的把過高期望強加到學生身上,教會學生舒緩自身壓力,激勵學生努力奮斗。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獨立性,具有強烈的自主發(fā)展意愿,且已經具備一定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適當的放權給學生,指引學生自主管理,使學生成為班級真正的主人,班主任充分發(fā)揮自身服務作用即可。首先,班主任需要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班干部隊伍,與班干部做好溝通和交流工作,鼓勵班干部發(fā)揮表率作用,服務于其他同學。其次,班主任可以組建合作小組,通過與小組成員溝通交流,指引學生互相學習和幫助以及比拼,進而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班主任可以開放班級建設,班主任、科任教師、班干部、學生可以一起參與到班級工作中,進而構建出和諧、學習型的班集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影響著班級管理效果,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因此,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行為,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深入到學生內心,有效的和學生交流溝通,幫助學生解決思維和情感問題,進而從根本上構建良好的班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