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繁
(南京市科利華中學 江蘇南京 210000)
初中道德與法治在初中學科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文化課地位不斷提升的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也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初中教學要求注重學生學科理論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法治觀念等方面的培養。本文就以七年級下冊的“走進法治天地”為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在接受這一單元的知識前已經解除過有關法律的知識,知道一些簡單的法律知識,知道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因為初中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認知水平有限,對具體的法律手段并不十分了解,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烈,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對于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并不十分清楚,學生在面對暴力威脅時,也不知道應當如何機智勇敢地應對。
知識目標: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知道自己應當享有的合法權益,以及需要承擔的義務,需要依法維護國家、維護集體、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以法律己,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做事情。作為初中學生,在面對暴力威脅時,需要靈活應對,不要盲目逞強,審時度勢,通過合理地方法躲避危險。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斗爭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學生的勇氣,使學生在面對違法犯罪者時,敢于通過合適的方法斗爭。
教學重點:通過法治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斗爭技能。學生在面對違法犯罪者時,需要衡量自己的力量,機智勇敢,但卻不能盲目硬拼,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知道維護合法權益是青少年的責任。
①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群體當中,了解學生是否曾經遭受過暴力威脅等,如果學生經歷過,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詢問學生的應對方式,征得學生同意后可以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素材,并根據此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學生準備:提前預習相關知識,回到教師在課前詢問的問題,收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②課程導入。教師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在教學課堂上展示課前的調查結果,使學生對于這種案例的發生情況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學生在應對這種情況時,往往會采取三中應對方式:第一種是先滿足對方提出的要求,等對方走后再將這件事告知給自己的父母或者教師或者報警;第二種方式是先滿足對方的要求,事后再找人把對方痛打一頓,為自己找回場子;第三種應對方式是直接滿足對方的要求,事后不做任何動作,不聲張,選擇將此事隱瞞下來。教師根據調查結果提問學生:為什么學生會采取第一種方式作為應對方式呢?學生通過討論,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作答。教師在學生們的回答上進行簡單的點評,補充余下內容。采取第一種應對方式的學生,以機智勇敢地方式,既保護了自己的安全,又使暴力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種方式可謂是一舉兩得。(教師引出課題)
③教學課堂。行為評價講解知識:教師根據上述調查結果,請學生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不同學生采取的不同應對方式,分析其中的利弊。學生面對不法行為時,采取的第一種應對方式已經在上述過程中講過,教師需要講解剩余兩種應對方式存在的利弊。現在這個社會是法治社會,人們處在法治社會中,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學生們應當遵守法律,不做法律不允許的事情,在遭受不法行為威脅時,需要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反面案例講解知識:教師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法律意識情況,再通過反面案例加深學生的法律知識印象。教師提問學生:當一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他人侵害時,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那么當國家、當集體、當社會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同學們應該怎么做?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案例:一個巷子中,一名女士發現有人在偷自己的錢包,于是想要將自己的錢包奪回來,與女士同行的人發現,也趕忙幫助女士奪回錢包,但是隨之出現四、五名強壯的男子開始毆打女士以及于女士同行的人,雙方開始拉鋸,圍觀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卻沒有一人上前來幫忙,最終女士寡不敵眾,錢包被搶,人也受傷。學生觀看完案例,教師詢問學生的感想,并提問學生應當怎么做。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看到這個案例時,大多會感到氣憤。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學生不僅僅是處在學校中,還處在社會中,處在國家環境中,因此不僅需要讓學生學會維護自身的權益,還需要使學生明白維護國家、維護集體、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也是學生的責任。當學生情緒依然憤慨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發言總結這一小節知識,然后引出新的知識點:面對違法犯罪行為,需要機智勇敢,卻不能逞強硬拼。
活動案例講解知識:理論知識教學完成后,可以通過活動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動案例:小明放學回家,剛到家門口時,卻發現自己家的門被人打開了,平常父母下班都很晚,今天不可能這么早就回家了,帶著好奇心的小明悄悄地從門縫中往屋內看,發現有一個人正在自己家里翻東西,小明驚訝之余不小心碰到了門板,發出了聲響,屋內的人快速朝門口移動……學生觀看案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如果同學們是小明,會怎么作?為使教學效果更佳,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場景表演。學生表演完成后,請其他小組學生進行點評,對表演小組的學生提出建議。通過不同小組的場景表演,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些應對方式,使學生在面對這種情況時,能更好地應對。當學生遭遇不法行為時,不要慌張,一定要保持冷靜,先安穩住不法行為者,記住不法行為者的相貌以及穿衣打扮,等待不法行為者的離去,當不法行為者離去后,趕快撥打110報警或者向周圍可以信賴的人尋求幫助,千萬要記住要機智勇敢,不能盲目逞強,不能硬拼。
教師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總結。通過多媒體展示有關法律的相關知識,一般情況下,為使學生更好地記憶法律知識,教師會將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有關法律的知識以順口溜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法律知識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學生也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應對不法行為的方式,樹立了正確的法律意識,堅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維持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