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磊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 吉林長春 130013)
當前,國內高等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效,高職高專規模日益擴大。相比本科生來說,高職高專學生生源多元化,而且具備鮮明的個性特征,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觀念薄弱、心理素質差、自律性低、學習動力不足、沉迷網絡等方面,試圖在虛擬世界找尋自我。由此可見,高職高專學生在網絡時代面臨諸多誘惑,不利于他們日后的成長。這對于輔導員而言,無疑給他們增加了難度,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對他們提出了較高要求。
現如今,網絡信息技術層出不窮,校園Wi-Fi 已全方位覆蓋,尤其是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的普及,已成為師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因大多數高職高專輔導員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比較片面,其他學科知識薄弱,致使網絡媒介工具仍舊處于信息傳遞、采集數據等層面。將零散的教育信息轉化成網絡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運用后臺數據分析技術方面,使用大數據處理的能力也需進一步提升[1]。熟知網絡安全維護知識,并能合理屏蔽不良網站與信息,以上方面均對輔導員提出嚴格要求。
由于網絡文化魚龍混雜,娛樂文藝作品數不勝數,以上內容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要求高職高專輔導員提高辨別能力,甄別不良文化,避免在網絡空間傳播錯誤輿論,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與此同時,還應在把握國家戰略方針的基礎上,掌握話語權,否則難以發揮輔導員的重要作用[2]。實際上,大部分輔導員在輿情信息引導方面不精確,專業水平受限,綜合素養亟待提高。
當前,許多高職高專輔導員雖能熟練應用校園網、思政教育網絡、BBS 等,但卻沒有靈活運用新媒體平臺。加之,沒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網絡行為,更沒有掌握網絡媒體信息流通規律,而且信息技術水平受限,導致開通的微博無法及時更新內容,表達方式仍舊停留于表面,思政教育成效不顯著。眾所周知,網絡作為當代大學生用來交流的平臺,但如果無法科學應用,可能會讓輔導員和學生出現平臺錯位的情況,同樣更難以將網絡轉化成思政教育平臺[3]。
陳憲恩指出網絡思政教育能力具備前瞻性、目的性,一般包含學習網絡知識的能力、使用網絡語言的能力、匯總網絡資源的能力、引導網絡輿情的能力等多個方面。在相關文件中,已明確提出提高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的要求,要求他們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和創新,以此來提高輔導員的網絡思政教育能力,使其滿足時代要求。
在《高職高專輔導員素養提升對策研究》中[4],指出輔導員應培養媒介批判意識,積極參加網絡思政教育建設活動,合理運用媒介技術,同時還應提升媒介素養,嚴于律己,努力維護網絡安全;始終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教育理念,并從提高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多個方面展開論述,重點論述該素養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盡管將提高運用媒介工具的能力當成一項基礎工作,但卻是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關鍵。
由于高職高專輔導員構成隊伍具有特殊性,導致許多輔導員對網絡持有偏見,他們覺得網絡會讓學生沉迷游戲,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還網戀。另外,有些輔導員還認為網絡教育需要消耗大量精力,不如面對面教育。然而,目前思政教育已進入現代化、數據化時代,作為新時期輔導員應迎接挑戰,提高網絡思政教育意識,爭取在網絡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語言,它的誕生引起廣大學生的關注,其傳播速度快,同時還會影響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語言作為溝通的“通行證”,要求輔導員必須掌握,全面了解網絡語言的內涵,合理運用該語言,如此一來,當輔導員和學生溝通時,學生才能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
在十八大會議中,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將輿論工作當成宣傳工作的重點。因而,需要輔導員把握政治方針,密切關注網絡輿情與學生的思想狀態,引導學生如何抵制不良文化,以免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除此之外,輔導員還應自始至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強調開展意識形態的教育工作,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他們加深對思政教育的理解。
由于高職高專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不足,使得不良信息影響他們的三觀,基于此,輔導員應針對網絡教育展開“供給側”改革,編寫符合實際生活的網絡文章,建設網絡思政品牌,深入對黨的政策方針進行解讀,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感染力與號召力,尤其是領袖作用,從而真正將思政教育和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相結合。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輔導員應努力提高網絡思政教育能力,積極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平臺創建相結合,以便順利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盡快完成共創網絡共同體的任務;此外,還應把握好網絡宣傳的主陣地,掌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