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陽 孫衛華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商洛 726000)
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最終目標在于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幼師人才。可以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幼師的主要儲備群體,不僅擔負著向幼兒傳授生活技能、文化知識的重任,同時還應該幫助幼兒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而促使幼兒實現全面的發展。鑒于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所開展的體育實踐教學,需要以能力本位的思想為指導,全面構建新型高效的課程體系,強化學生們的體育教學素養[1]。
基于能力本位視角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實踐課程體系構建需要做到博采眾長,積極吸收其他學科課程的優點,并且還需要與社會、學生以及幼兒園等其他要求相結合,最大限度滿足幼兒園對高素質技能型幼師人才的需求。首先,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需要向學生們講授與幼兒體育健康相關的知識,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幼兒體育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其次,教師需要對教學理念與方法進行創新,為學生們創設多種實踐應用場景,引導學生們親身感受體育健康知識在幼兒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說可以開展幼兒體育健康知識講座、辯論賽、體育運動技巧大講堂等,讓學生在全面掌握體育健康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自身體育健康素養的有效提升。最后,教師還應該廣泛開展應用教學,將理論知識與教學技巧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真實的教學場景中,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加以靈活地運用,以此來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高職院校本身具備顯著的實踐性與社會化特征,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要強化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將教學、學習與實訓這三者密切融合起來。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從學生的職業需求視角出發,以能力本位的思想為指導,對體育實踐教學中的運動技能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將體育實踐教學的目標定為滿足學生及幼兒的發展需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而言,包括兩種體育知識,第一種是促進學生身體發展,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的運動活動教學,比如說跑步、跳遠、跳高以及廣播體操等項目;另外一種則是以培養學生運能技能為主的體育運動,比如說健美操、足球、形體訓練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需要將這些體育項目集中起來,建立起選課機制,對學生的體育實踐學習加以約束。例如,每位學生在畢業之前必須修滿兩門及以上的體育運動科目,并且達到學校所規定的體育知識標準。在能力本位指導下的體育實踐課程體系構建,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增強體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要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實踐課程做好規劃與設計,完善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學前教育專業所開展的體育實踐課程教學其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素養,從而能夠更好地勝任未來所從事的幼師、幼兒教育機員工構等崗位;其次,高職院校還需要與社會及幼兒園建立密切的合作聯系機制,鼓勵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們到幼兒園中進行掛職鍛煉,同時還可以聘請幼兒教師們到學校開展課程授課與講座等活動,構建打造出一批有著卓越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最后高職院校需要對學前教育專業體育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進行改革,學前教育專業體育實踐教學課程主要有:體育游戲設計、體育活動組織、體育教學方法以及體育健身指導等多項內容。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需要對實踐技能教學進行優化,將更多的運動技能教學課程融入其中,促使學生體育知識范圍得以拓展,進而養成良好的體育素養,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
總而言之,在當前能力本位視角下所構建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實踐課程體系,必要加強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同時還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包括體育運動技能、體育理論知識以及體育鍛煉習慣培養方法等多項技能。以能力本位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不斷革新實踐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幼師這一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