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兄
(甘肅省靖遠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靖遠 730699)
數學語言,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當中需要經常用到的工具。它的形式并不只局限于文字形式,也包括圖片和符號。為了更好地學好數學語言,不少學校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了微信公眾號作為教輔工具。微信公眾號當中,不僅擁有完善全面的課本內容,而且還可以實現學生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數學語言的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2]。
微信公眾號的注冊非常簡單,老師只需要注冊一個屬于自己的公眾號即可。然后將自己日常的數學教學內容,上傳到微信公眾號當中。可以制作成多種多樣的圖文并茂的數學語言形式,也可以是自己在日常講課和備課時錄制的視頻素材等都是可以上傳到微信公眾號當中的。例如,老師可以將之前講解的“充要條件”這一課當中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三者制作成一個表格或是使用一些工具制作成為圖片數學語言,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概念、符號進行相應的對比,找到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在上傳微信公眾號以后,就更加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了。如果學生出現疑惑的時候,可以直接在該數學內容的下方,進行留言咨詢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疑問得到快速解決,而且也不會對老師的生活帶來太多的影響。
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新興的中職數學輔助工具,它的存在和作用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大型的、移動的“圖書館”,而老師就是這個圖書館的管理員。老師可以將自己掌握的全部數學語言知識、內容等都可上傳到這個“圖書館”當中。但是,既然是“圖書館”就需要老師講自己上傳的資料進行詳盡的分類。例如,老師在上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課程內容時,由于該課程包含知識點較多,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數圖像等。老師可以將三者劃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可以形成獨立的部分,同時在每個部分當中設立出不同的小點,加深三者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在利用微信公眾號去搜索數學內容的時候,可以非常快捷直接的搜索出來,并且還能聯系到一些其他相關知識,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學習。
數學講座,屬于數學語言學習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活動。相信在生活中不少的學生都參加過各種教學講座,通過講座可以學習一些全新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而老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給學生推送一些大大小小的數學講座,不僅可以省去學生參加講座的時間,而且還可以更加專心地通過數學講座學習到各種知識和解題方法。例如,老師在了解到了××日××專家在××舉辦一場“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的講座,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接講座現場的視頻資料推送給每個學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公平性,讓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同樣可以享受到數學講座帶來的收益。此外,老師還可以就自己對數學講座的內容進行完善、拆分和補充,讓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慢慢跟上來,樹立學習數學語言的自信[3]。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號和傳統數學語言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法。既擺脫了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學習數學語言的枯燥性,又通過全新的方式展示了出來,完完全全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和娛樂心理,真正形成了寓教于樂的全新教學模式。另外,微信公眾號的存在,可以讓學生把在學校沒有了解的知識可以回家繼續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的主動性,為中職數學教學提供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