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高峰
(淄博實驗中學 山東淄博 255090)
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改新階段,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助益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價值被充分挖掘出來。但高中體育教學要想達到其應有效果,就必須以充分激活學生主體性、提升單節課教學實效為起點。傳統班級授課制下統一的教學無法兼顧存在差異性的全體學生,應用分層教學法則可以有效彌補班級授課制的不足。高中體育教學引入分層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對學生實施個性化培養,但分層教學法需要經過教師的一系列精心籌備才能在課堂上順利實施。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具體闡述[1-2]。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實施分層是第一步。針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應該在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當前體能特征以及技能掌握程度基礎上實施,合理分層并非歧視體育課堂上的學困生,而是為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找準貼近其最近發展區的目標,進而因材施教。但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之后不能一勞永逸,因而高中生身心處于不斷變化、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水平也將隨著持續的教育獲得逐步提升,教師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對學生體能、技能等情況進行重新、全面測評,并在激勵原則引領下對學生的分層實施動態管理,實現學生在不同層次之間的合理流動。在對分層進行動態管理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挑戰自己,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發掘自身潛能,爭取向更高學習層次邁進。在合理分層加動態管理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才能讓學生各自接受到自己所需的教育,也才能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各自立足于原有基礎獲得整體提升。
分層教學是規避班級授課制弊端,在班級授課制基礎上實施差別化教學的創新舉措。要想順利、有效實施分層教學,首先要有科學的分層目標來引領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根據學生身體條件、運動技能等外在條件與興趣愛好這一內在因素的差異,結合高中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為不同層次學生確定不同學習起點、學習速度以及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在貼近不同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逐層遞進的分層目標引領下,不同層次學生都可以通過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才能消除對體育學科的畏懼心理,體育學習才能更具積極性,鍛煉效果才更佳。例如,針對韻律健美操教學,筆者針對體能、技能掌握較差的A 層學生制定了“掌握本節課所學5 節操的組合動作”的基本教學目標;針對體能、技能掌握較好的B 層學生,筆者則在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求其把握好節奏感、注意動作的協調性;針對體能強、技能掌握熟練的C 層學生。筆者則在前兩個目標的基礎上繼續提升學習難度,要求其熟練掌握動作的路線。
不同層次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接受能力有所差異,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安排的練習強度、練習內容自然也應該有所差異。在高中體育課堂上分層教學的實施實踐當中,教師要善于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能狀況、找準他們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并在分層目標的引領下對其實施分層練習。由于不同層次的練習內容、強度各自貼近這一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他們的練習壓力適度,不會因教師的要求過高而產生畏懼心理,又因為教師所定的練習目標必須經過努力才能達成而充分發揮自身練習積極性,在原有基礎上能力獲得切實提升。例如在“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動作練習過程中,針對A 層學生,筆者在課堂上對他們一一進行動作要領的指導,并安排本層次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加深對動作要領的領悟,最終本層次學生對這一動作要領都可以基本掌握。針對B 層學生,筆者則讓他們在本層次之內自由結合成為兩人小組,對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動作要領進行交替練習,在反復的分組練習過程中,他們的命中率獲得切實提升。對于原本就在體育課堂上表現最佳的C 層學生,筆者則安排他們進行實戰,讓他們選擇本層的學生自由組合成三人小組進行對抗比賽。借助對抗賽,C 層學生將投籃技術靈活運用于實戰當中的能力獲得大幅提升。總之經過幾節課的學習,A、B、C 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收獲進步、收獲成功進步的愉悅心情。
分層教學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利、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利、對學生素質整體提升有利,但分層教學真正實施起來教師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教師要從學生分層、目標分層、練習內容分層、練習密度強度分層以及評價分層等多方面制定科學的可行性措施,才能讓不同層次學生獲得有效提升。
分層教學理念是至圣先師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理念在新時期體育教育教學中的有效延伸。